Page 13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135

人物志




                                                        黄玉才



                 黄玉才(1919~?),民国初年织金城人。其父亲黄乾昌和伯父黄庆昌原为石匠,清光绪

            年间即以石雕为业,在牌坊、碑头上制作透雕或浮雕,后用织金特产的红、黑两种大理石镶嵌
            成笔筒、笔架之类作品,并在上面精刻古诗古画,创立织金大理石石雕工艺。民国初年,又以
            黑色的晶墨玉大理石制作砚台,进一步完善了织金石雕镶嵌工艺。1913年,在贵州省工艺展览

            会上获特级奖; 1939年,参加全国工艺品展览,获金质奖章;1942年,参加全国展览获得二级
            奖状。黄玉才全面继承其父的技艺,并接受美学教育,学习书法、绘画知识,在石雕与艺术的

            结合上得到了很快发展。1941年,国民党官僚为给蒋介石祝寿,限期黄乾昌家制作镶花石屏,
            因不小心炸裂石屏一角,国民党官僚认为黄乾昌是故意所为,便将其投入监狱,查封其全部家

            产。黄玉才还被抓兵离乡。1948年,黄玉才几经辗转回到了家乡,方知父亲已逝,家破人亡,
            石雕工艺也濒临灭绝的境地。1950年,织金县成立石砚委员会,黄玉才被聘为主任,1951年任

            石业工会主席。他重操旧业,继承传统,刻意出新,陆续创作出许多颇有价值的石砚工艺品。
            1956年,贵州省召开老艺人会议,他荣获国务院颁发的老艺人证书。1957年至1958年间,黄玉
            才制作的“织金八大风景”和“十年远景规划”两幅浮雕石屏在贵州省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成就

            展览会上展出。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并收藏他的红色大理石雕荷叶砚台1个,黑色大理石镶嵌
            雕笔筒1个,红、黑色大理石印章各1枚。《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新黔日报》及其他报刊

            均先后刊登出他的参展作品。故宫博物院展出的砚台、笔筒和印章的照片被收入《中国工艺美
            术》一书。1959年后,黄玉才离开县雕刻厂,成为个体劳动者。黄玉才作品中的画,尤以松、
            竹、梅、兰见长,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红色的荷花砚台,砚盖上部是浮雕葡萄,主体面为平雕

            梅花,台体上部是透雕葡萄,主体酷似一片荷叶,全砚打磨得光滑照人,物态逼真,显得晶莹
            绯红,十分精美。同时展出的笔筒系用黑色大理石片镶嵌成六方体,其做工精细,浑然一体,

            丝毫不见镶嵌痕迹。六方之中三字三画均平雕古诗古画,浮雕沿口。展出的两枚印章中,寸余
            章壁上,红色印章三方分别雕刻松、竹、梅,一方以马尾般细的小楷雕刻毛泽东的词《清平
            乐·六盘山》,黑色印章三方分别雕刻荷花、兰草,一方则雕刻《陋室铭》全文。



                                                        刘斌文



                 刘斌文(1919~1983),民国初年毕节层台人。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

            到黔西北开辟黔大毕红色苏区,刘斌文参加红军,在红六军团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当战士,后
            跟随红军参加长征; 10月,到达陕北保安,部队休整后,刘斌文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120师

            三五九旅七一八团。1937年3月,刘斌文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三五九旅先后担任副排长、排长、
            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务。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在战斗中负伤,曾接受过白求恩大夫的诊断
            和治疗。1944年参加河南蒙县战役、晋西北保卫战。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刘斌文参加



                                                                                                           3893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