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231
第二十六篇 社会生活
一个人 一笑了之 一定要去 一动不动 不去喽 不坐车 不会吧 灯不亮了
(3)“一”字在阳平和上声字前变为去声[213],跟“亿”字读音相同。
在阳平字前
一笔难写两个田字 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在一拿起笔来就头痛 一提起他我就心寒
他一说话我就要笑 拿一块肉出来 炸一碗花生米来 他一口气喝了五杯水
书要一本一本地看 他一写字就有错别字
(4)“不”字在阳平和上声字前都变为阴平调[55]。如:
在阳平字前
有人不吃饭是不行的 他不说算了 他不骑(车) 他说的不符合事实 不识抬举
在上声字前
不好意思说 不管三七二十一 我不想吃肥肉 他不可能不懂那个问题
她的打扮不土气
2.两字组名词的变调。
两字组名词中,有的词在毕节方言中有变调现象。
(1)阳平加阳平的双音节名词,后一字变为阴平。如:
裁缝 牙齿 葫芦 疙螺 眉毛 衙门 阎王 头发 婆娘 核桃
此类变调法有例外,如“两伯娘”(两妯娌)中的“娘”变阴平,“伯娘”(伯母)中的
“娘”就不变调,有的这类名词,有时变,有时也不变,如“馒头”“葡萄”。
(2)阳平调的叠音名词由“阳平+阳平”变为“阳平+阴平”。如:
筒筒 盆盆 笼笼 盒盒 钵钵 皮皮 娃娃 爸爸 坛坛 索索 叔叔 脚脚
此类名词也有少数不变调者,如“ ”(小儿大便)。
3.名词“儿尾”的音变。毕节言言中有的名词后有加“儿”字的现象,加“儿”字后,
“儿”字仍然自成音节,故称“儿尾”。“儿尾”有时读原调一阳平,有时读阴平。
读阳平的“儿尾”一般表示“小”的意义。如:
板凳儿(小板凳) 马儿(小马驹) 猪儿(小猪崽) 狗儿(小狗)
锅儿(小锅)
阳平的这种“儿尾”一般都能在该名词前加一“小”字。如:
小马儿 小猪儿 小狗儿 小锅儿 小板凳儿
4 4 4 4 4
读阴平的“儿尾”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加在一般的名词后表示类属,如:
娃儿(所有的小孩) 猫儿(所有的猫) 毫儿(所有的硬币)
4 4 4
壶儿(所有的壶) 瓢儿(所有的瓢) 兔儿(所有的兔)
4 4 4
另一类是加在人的小名之后表示亲热的感情色彩。如:
小军儿 小碧儿 小华儿 小荣儿 小洋儿 小八儿
4 4 4 4 4 4
4.名词头的音变。毕节方言中的名词,有的可在词尾加上“头”字表示方位。“头”字加
上后,会产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大致可分两类:
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