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43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水工程、乐溪水库除险、尖山水库除险、李子沟水库配套勘测设计资料;赫章县扇子田水库除
险配套、红岩水库、上游水库、深沟水库配套勘测设计资料。水利科研档案举例:毕节地区水
利水电建设中的浆砌石拱坝,贵州省岩溶地区减少渠道渗漏损失的技术措施,关于电站35KV电
压互感器损坏原因及防止事故的措施,从渗漏损失论山区灌溉渠道规划设计相对的不准确性,
山区小型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探讨,从附廓渠输水损失看渠道防渗的重要性,隧洞与排洪渡槽定
型设计,长征水电站工程志,西洛河水库工程志,提高6-35KV系统接地故障反映可能性,石板
塘电站径向推动轴承循环路改进,小水电站10千伏升压站设计运行,双曲拱坝圈二样程序,万
亩烤烟灌溉,山区渠道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U型渠槽的设计与施工,毕节地区水资源调查评
价,贵州岩溶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之渠道防渗研究,贵州省砌石坝施工技术,贵州省中小型
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技术规定,木蓑衣水库岩溶渗漏及坝肩稳定分析与处理,毕节地区水土保持
规划,毕节地区渠道防渗试验研究,岩溶地区减小渠道渗漏的技术措施,倒天河水库考察,毕
节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大方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黔西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
织金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赫章县水利区划,渠道防渗衬砌,金沙红卫水库渠道防渗试验
研究,威宁新华水库渠道配套设计,黔西附廓供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织金县红阳水库大坝防渗
设计与施工。
气象科技档案 民国26年(1937),贵州省交通厅在毕节建立测候所,始有气象科技档
案。是年至民国31年(1942),黔西、威宁、金沙、大方、纳雍县先后建立雨量站,民国31年
(1942),国民政府中央气象局在威宁县建立直属测候所,气象科技档案逐渐增多。川滇公路
管理处亦设简单气象报告,民国30年(1941)川滇公路管理处赤(水河)杨(家湾)分段、杨
(家湾)威(宁)分段,威(宁)杉(木箐)分段即填报是年1~12月各旬《气象报告表》,
民国38年(1949)赤水河渡口管理所填报1~12月《晴雨报告表》。20世纪50年代,地、县气象
台先后建立。1981年设置地区气象局。地区气象局设科技档案室,集中管理气象科技档案,担
负资料预测处理、统计整编、档案管理、气候服务。各县气象局亦配有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
局和县内气象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汇交和提供利用。1987年,根据国家气象局颁发的
《气象科技档案分类法》,地区气象局科技档案室将档案分为气象科技管理、气象科研、气象
仪器设备、气象教育、气象基建等8个方面,重新归类整理气象科技档案。是年,全地区共收
存气象档案20多种,计有3.43万余册,其中地区局存1.09万册,大方县2691册,黔西县2972册,
金沙县2722册,织金县2722册,纳雍县2691册,威宁县6940册,赫章县2691册。至2005年,气
象科技档案有:毕节地区风向频率玫瑰图、气候资料整编,天气日历,气温、气压、湿度风向
风速、云状量、能见度、降水、日照、蒸发量、地温、雪深、电线结冰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短期(1~3天)、中期(3~10天)、长期(1月~1年)天气预报资料,干
旱、冰雹、暴雨或持续时间长的大中雨、低温、霜冻、凌冻灾害性天气资料,灾害性天气预防
资料。气象科研档案有:毕节地区的风速与风压,乌蒙山对本区西部气候的影响,金沙县夏季
旱涝趋势预报方法,毕节地区夏季暴雨分析及短期预报模式,毕节水稻低温冷害分析及预报,
贵州西半部夏季(6~8月)降水广谱分析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研究。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科
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