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407
第二十一篇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试验区
焦窑49只(节)、锌罐厂421个。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998年,毕节地区按照地区行署与省政府签订的环境目标责任书的规
定,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落实到各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加大环境管理、舆论监督、
治理资金投入落实力度。到2000年底,毕节市气化率达到25%,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
3.7平方千米,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5个,面积3.4平方千米。2000年毕节城区大气环境与1995年
相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由0.075毫克/标立方米降到0.050毫克/标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二类区
标准要求;氮氧化物年均浓度由0.030毫克/标立方米降到0.014毫克/标立方米,保持环境空气一
类区标准。2001~2007年,全区环保投入逐年增加,累计投入5.32亿元。毕节市总投资4500万
元、日处理450吨生活垃圾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建成投入运行;总投资1.6亿元、日处理8万吨生活
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工,于2006年底投入运行。2008年,其他7个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7
个垃圾填埋场开工建设。2009年,大方、黔西、金沙、威宁县污水处理厂建成,织金县污水处
理厂完成95%的工程量,纳雍、赫章县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2010年,全区7个县8座污水处理
厂建成通水,污水收集管网完成287.51千米。织金、纳雍、威宁、赫章县垃圾填埋主体工程基
本完工。
第三节 人口控制
一 控制人口数量
试验区建立以来,人口控制取得巨大成效。从1988~1992年,全区共做各种节育手术120多
万例。其中结扎45.4万例。计划生育率从36.98%上升到54.32%,上升17.34个百分点;多孩率
从32.89%下降到18.66%,下降14.23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下降8.28个千分点。按1988年的出生
率27.41‰用复利公式计算,全区5年少生26.39万人。按统计局调查毕节农村每人每年的扶养费
430.45元和每人每年占用粮食196公斤计算,累计少开支抚养费2.83亿元,少消耗粮食1.29亿公
斤。按1988~1992年底全区所做节育措施计算,5年共少生23.7万人,累计少开支抚养费2.55亿
元,少消耗粮食1.28亿公斤。
至1997年试验区建立10年时,全区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率上升到
77.34%,与1988年比上升40.36个百分点;多孩率降到4.68%,下降35.09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
降到21.41‰,下降6.0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从19.91‰下降到13.62‰,下降6.29个千分点,10年
少生60多万人。扭转了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落后挂末的位置,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人口与计划生
育目标考核二等奖。
至2002年试验区建立15年时,全区人口出生率降到18.94‰,与1988年比下降8.45个千分点;
计划生育率上升到72.5%,上升35.52个百分点;计划外多孩率降到13.21%,下降26.56个百分
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2.75‰,下降7.16个千分点,15年累计少生近80万人。
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