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21
第二十篇 经济综合管理
吨,增0.68%。存栏大牲畜65.59万头,比上年增2.42%;羊35.74万头,增4.7%;生猪88.45万头,
降5%;造林8.18万亩。饮料酒2004吨,降18%;焦炭8920吨,为上年的3.6倍,原煤56.27万吨,
与上年持平,化肥1019吨,硫磺447吨,为上年的3倍,发电量1196万千瓦时,降11.47%。完成
基本建设投资502.08万元,基本建成毕节化肥厂等建设项目。财政收入1588.4万元,少18.24%;
支出3032.3万元,增35.18%。
1970年计划 1969年11月,地区计委拟定1970年全地区工、农业生产计划。1970年1月28
日,形成“草案”报省,并下达各县执行。6月,省革委生产领导小组下达全省分地区分部门
1970年国民经济计划,地革委生产指挥部调整部分指标,于7月9日下达全地区1970年工农业
生产计划。计划1970年生产粮食110万吨,生猪存栏达197万头,新增灌面10万亩,水利基建
100万元。基建投资850万元。财政收入2466万元,财政支出2181.35万元。至年底,全地区完
成工农业生产总值5.3亿元,比上年增17.48%,其中农业产值4.77亿元,工业产值5334万元。
粮食总产80.73万吨,增18.13%,油菜籽7476吨,增1.3倍,花生44.94吨,增1.38%;烤烟5896
吨,增48.65%;甜菜8930吨,增近5倍。年末大牲畜存栏68.93万头,增4.85%;羊38.49万只,
增7.15%;生猪99.22万头,增10.86%。焦炭1.1万吨,增19%;原煤101.73万吨,增44.69%,发
电量1937万千瓦时,增38.26%,化肥4115吨,增3倍;硫磺4394吨,增6.8倍,农用水泵30台,
打米机350台,均比上年有所增长,饮料酒1609吨,减19.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8亿元,
增12.45%。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058.4万元,增1.1倍。财政收入2406.9万元,增34%;财政支出
3756.9万元,增19.29%。
五 “四五”计划
1971~1975年计划 亦称“四五”计划。1970年5月,省革委生产指挥部提出全省各地、
州、市“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指标。是年8月,毕节地区革委生产指挥部根据省的安排,
拟定全地区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是年底,按省的调整意见,相应调整计划(草案),编
成《毕节地区1971年和第四个五年农业、工业和基本建设计划初步安排意见》,下达各县执
行。1972年,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再次调整一些计划指标。计划要求,农业全面执行“八字宪
法”,走大寨之路,五年超《纲要》。到1975年,粮食总产量175万吨,油菜籽2.8万吨,甜菜
15万吨,烤烟1.5万吨;年末存栏生猪450万头,大牲畜95万只,羊91万只;5年共造林400万亩。
1975年,工业总产值达1.25亿元,比1970年增2.2倍。钢5000吨,生铁3.5万吨,钢材2000吨,
铁矿石7万吨,焦炭3万吨,铅20吨,原煤79万吨,发电量1.5亿千瓦时,饮料酒5500吨,硫磺
5300吨。1971年基本建设项目135个,其中续建、扩建98个,预计总投资5700万元。1972~1975
年,续建电力项目14个,冶金2个,小化肥厂8个,小磷肥厂3个,硫磺厂3个,小水泥厂5个,
轻工3个,电子工业3个,水利3个。1975年,全地区工业总产值6.35亿元,比“三五”期间增
19.8%。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及与1970年的比较:粮食总产94.1万吨,增16.55%,油菜籽6094
吨,降18.49%;花生819.9吨,增82.44%;烤烟2497吨,增3.24倍。年末大牲畜存栏76.51万头,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