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57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入池,埋设管道向城区供水。1986年,投资在城东南四方岩建容量800立方米的蓄水池向城区供
水。1993年,投资450万元,在城西南建日供水5000吨水厂,向城区供水。2003年,引进美国汉
氏公司投资建设城市供水、污水处理项目。2004年,完成输水管线5千米。
(2)排水。1981~1990年,将城区所有改造街巷路面,在街巷两侧建排水暗沟。1986年,
县财政拨款3.3万元建两条石块水泥砂浆砌的排水沟:一条自农机站向南流入前河内,长200米;
一条起自丁字路口100米处向南流入前河内。2010年,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该项目总投资
2507万元,新建污水收集输送管网29271米。
交通设施 历史以来,各县城规模较小,街道狭窄弯曲,坡度大,人员来往皆步行。20世
纪40年代,毕节城内曾出现过载客马车,往返城内和郊区。80年代后,各县城实施改造街道,拓
宽、改直、降坡、铺平多数街道,逐步建成混凝土或沥青路面,自行车成为普遍的交通工具。
80年代末以来,各县城交通发展到两轮摩托、三轮摩托、出租车、公共车、交通车、公交车。
1. 脚踏三轮车。1989年,毕节城内出现两轮黄包车,很快被脚踏三轮车淘汰。1990年,脚
踏三轮车超百辆,1992年发展到近200辆。1995年10月,取缔脚踏三轮车。
2. 机动三轮车。1991年,各县城区出现机动三轮车,群众称为电三轮。1998年,毕节市区
机动三轮车共670辆,其中2人座500辆,3人座,170辆。
3. 出租车。1993年初,毕节市区出现数辆出租车,到1998年发展为335辆。2011年发展为
450辆。
4. 交通车、公交车。1989年,毕节城内、郊区试行两路公交车:一路从威西路—翠屏路—
教育学院往返;二路从城东南清毕南路—头步桥往返。个体经营的小客车多跑县市之间和城区
与乡镇之间。毕节市和部分县郊的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配有交通车接送职工、学生上下班
或上学。2002年,毕节城区设置6条线公交车为城内居民、职工、学生和外来旅客提供方便。一
路车往返天河公园,至流仓桥;二路往返安家井至流仓桥;三路往返文笔小区至地区水电技工
学校;四路往返观音桥办事处至洪南行署办公中心;五路往返天河村至郭家湾地委党校;六路
往返茶亭至泰丰园。2011年,毕节城区公交车线路增至9条,公交车总量达96辆,七路往返花牌
坊至草堤,八路往返碧阳大桥至茶亭,九路往返福音堂至阳山公园大门。此间,黔西、纳雍等
县亦在城内开通公交车两路。
环卫设施 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各县城建公厕,设简陋垃圾箱、环卫车。80年代后,各
县市购置自动装卸垃圾汽车和铁制大垃圾箱取代原垃圾箱及环卫车,新建大街和一些主要街
道,新建一批造型美观的水冲式公厕。街头设立各种造型的果皮箱。毕节城区1993年后,逐步
在中山路、胜利路、桂花路、洪山路设立有盖有轮的园桶垃圾箱与封闭式自动装卸垃圾的汽车
配套。到2003年统计,全区共建公厕123座,其中水冲式66座;运垃圾车48辆,其中,冲洗车3
辆,吸粪车7辆;建垃圾填埋场8座。
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