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21

第十三篇  工  业









                                            第四章 轻工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就能生产土陶器具。战国时期有土酒作坊。明洪武年间,大方、毕

            节、威宁有手工业者从事皮革生产,制造皮箱、皮匣、皮盘。明嘉靖年间(1522~1566),大
            方曾设纺织局。清朝中叶,皮革、酿酒、陶瓷、土纸业较发达。大方皮革专业户生产皮葫芦、

            皮烟盒、皮漆盘等8类39个品种,漆器作坊遍及大街小巷。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本地
            商人和外来商人联合兴办一批轻工业企业。大方有鲁丰布厂、群益酒精厂;黔西有复兴布厂、
            酒精厂;金沙有天灵寺纸厂;赫章有酒精厂;毕节有毛麻纺织社、民生厂、新黔卷烟厂、化工

            厂、恒恒公司猪毛厂、川滇东路运输局酒精厂、毕节罗亚北号袜店。此期间,纺织、服装、皮
            革、印刷、陶瓷、土纸、五金制品、家具等行业有较大发展,相应成立纺织、成衣、五金、

            木、石、水泥陶瓷、金银制作、酿酒等17个行业公会。



                                               第一节 纺   织





                 1950年后,毕节地区筹建一批轻纺企业。1956年,全地区轻纺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375.6万
            元,比1953年增139.3倍。1957年,手工业轻纺集体企业362户,从业1.77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

            1578.2万元。1958年,全专区296户轻纺集体企业过渡为国营企业。国营轻纺企业13户增加到57
            户,职工由469人增加到2627人,生产比1957年下降50%。1961年,调整关停部分轻纺企业,全

            专区轻纺国营企业19户,职工961人。1962年11月,轻纺集体企业恢复到262个,社员1.05万人。
            1965年,全专区轻纺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125.43万元,占全专区轻纺工业完成产值的90%以上。
            1966~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轻纺业发展缓慢。1976年,全地区轻纺工业总产值

            2689万元,与1966年相比,年增7%。1977年,全地区轻纺工业完成产值3308.2万元,比上年增
            23.3%。1978年后,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企业整顿,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新建或扩建毕节毛纺织厂、毕节棉纺织厂、毕节麻纺织厂等骨干企业。1984年,全地区纺织工
            业企业190个,职工1.46万人。1988年,全地区9户纺织企业,职工2186人,完成轻纺工业总产值

            8510万元。1999年,毕节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毕节地区棉纺织厂、毕节地区毛纺厂、毕
            节地区麻纺厂,职工2000多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690万元。
                 麻纺织工业  毕节地区麻纺织业起始早,发展慢,多为家庭生产。1951年,接收私营企业



                                                                                                           1419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