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14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第二节 现代农机应用





                   1952年,区内引进喷雾器。后几年,引进新型农具双轮双铧犁、七寸步犁、脱粒机等。
              1957年8月,贵州省“八一”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建成,是运用机械耕地的始点。是年10月1日,

              威宁县在城郊召开机耕、机耙现场会,用两台拖拉机犁地、耙地,参观者逾万人。拖拉机耕地
              深23~25厘米,既快,又平整,不少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八一”拖拉机站签订耕地合同。1957年
              末~1958年,“八一”拖拉机站耕地1.95万亩,耙地3170亩,播种399亩,加工农副产品1412小

              时,运输11.89万千米,压坝压路3197亩。
                   1958年,各县先后建立农机厂,掀起改良农具群众运动,大搞滚珠轴承化,运输车子化、

              滑丝化,研制出许多适用的半机械化运输农机具,仿制、试制各种播种农具及收获农具。1964
              年,建立毕节专区农机厂,实行农机修理和制造相结合。各县农机厂多以生产传统农具为主,
              同时仿制一些引进试用后适宜的农机具。1963~1966年,每年使用机械耕地数万亩。当时推广的

              脚踏稻谷脱粒机,在地、县、区样板田应用,有的地方应用至今。
                   20世纪70年代,毕节地区贯彻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精神,在加大农机化事业投资的同时,

              建立地、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农机研究所和农机管理站,具体管理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工作;凡
              拥有农业机械10台以上或大、中型拖拉机3台以上的公社,均建立农机站,负责公社的农机化工

              作。全地区10个农机厂,陆续试制、仿制一批汽油机、柴油机等农用动力机械及耕作、脱粒、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上农机供应公司引进的农用器具、机械,大批量推广,成绩显著。1979

              年,全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7.23万千瓦,比1970年增7.2倍;有大、中型拖拉机1154台,小型拖
              拉机1206台,配套农机具1347台,分别比1970年增8.2倍、12.7倍和11.9倍;机耕面积8.37万亩,
              占适宜机耕面积的8.9%;机电灌溉面积72.83万亩;机械插秧面积573亩;农用机动运输车1370

              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223台,比1970年增2.1倍。榨油机取代土油榨。机动脱粒机950台,比
              1970年增12.5倍。但是,农业机械修造力量薄弱,相当部分农业机械不配套,维修不配套,造成

              一定浪费。
                   80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所有的农机具大部分折价转卖给农户经营。
              1983年,全地区机耕面积仅有2980亩,为1979年的3.6%,是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确定农民有购

              买和经营农业机械的自主权,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积极性提高。1989年,全地区有大中型拖
              拉机1889台,小型拖拉机3996台,分别比1979年增195.6%和451.9%,多用于运输。是年,全地

              区机耕地3.06万亩,为1979年的35.1%。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52万台,比1979年增143.5%。各县
              涌现出一批农机户、农机专业户、农机个体协会,为周围农民服务,取得一定收益;同时还涌

              现出一批农机修理员。
                   90年代,农机市场除国营农机公司外,涌现出非公有制的农机经营企业。1999年,全地区
              农用机械总动力71.36万千瓦,比1979年增314.2%;有大中型拖拉机2386台,小型拖拉机1.43万



            1242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