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133

第十一篇  农  业


            有利。5.女贞,花期5~6月,在乌桕流蜜期开花,有得蜂群繁殖。还有金银花、胡萝卜、梧桐
            花、漆花树、悬钩子花、马鞭草、大豆、拐枣、南瓜、香椿、苏麻、木樨草、盐肤木等,以上

            植物茶花期少数在5月或7~8月间,多在5~6月、6~7月间。
                 秋季蜜源植物 主要有:1.秋荞。春秋两季均有,秋季较多,花期长。2.黄荆条,分布范围

            大体与乌桕同,花期7月中旬~8月下旬,与乌桕花尾期相接。3.向日葵。花期7~8月。4.香薷。又
            叫野木姜花、月香草,海拔1000~2300米区域内均有成片分布,且有不少分布在公路沿线,便于

            转移放蜂,追花夺蜜;花期9月下旬~11月,为深秋至初冬的重要蜜源,蜜质芳香味浓。5.菊科野
            花。种类繁多,花期9~12月,生长比较集中,流蜜期较长,强群采蜜较丰,歉年也可采足越冬
            饲料。还有芝麻、益母草,花期均在7~8月。

                 冬季蜜源植物 有以下植物:1.千里光。花期8~12月,蜜鲜黄色,有芳香味。2.柃木。又叫
            野桂花,主要分布在金沙县,花期11月至次年2月,蜜质透明,有玫瑰香味。



                                                   四 饲养管理



                 传统管理 早期对蜜蜂的利用,为掠夺式捣毁蜂巢取蜜蜡。随后将树干挖空成树桶,将蜜
            蜂诱回饲养,树桶两头加盖,盖上留有小孔,便于蜜蜂自由出入。以后利用竹木制作蜂箱,用

            木制作的蜂箱,两头加盖;用竹制作的,夹缝间糊牛屎,以保持箱内黑暗、干燥及保温。将箱
            悬挂或用本架支撑放于房前屋后或庭院四周。管理粗放,割取蜜蜡时,对蜜蜂损害较大,且蜜

            质差,产量低。
                 饲养管理改进 1.蜂箱改进。20世纪60年代,引进朗式蜂箱,又称标准蜂箱。当时有16框横

            卧式蜂箱和12框方箱。由箱身、箱底、箱盖、副盖组成;副盖为铁纱布;内装10个巢框,可容
            纳7400个工蜂巢房。除蜂王产卵之外,还可贮蜜粉。70年代,集体养蜜场全部采用标准蜂箱活
            框过箱技术,农户养蜂也基本普及标准蜂箱。各地还一度使用过横卧式蜂箱。2.饲养技术改进。

            先在国营和集体蜂场进行试验示范,主要是春、夏、秋、冬分季定饲养管理技术,根据蜜源和
            季节进行转地饲养。春季,定时轮收,视流蜜和进蜜情况,每隔3~5天收取1次,并采取早繁

            蜂、早育王、早放王、早换王、早分蜂的措施,壮大蜂群蜂势和蜂群数量。夏季,以采蜜为中
            心,采取强群双簟采蜜,繁殖育蜂,做到繁殖、采蜜两不误。秋季,前期在勤取蜂蜜,提取蜜
            脾的同时,壮大蜜蜂群势;中后期注意留足越冬饲养,做好蜂群蜂势调整和防寒保暖。冬季,

            保存蜜蜂实力,确保安全越冬,做好次年蜂群发展准备工作。这套改进的技术,逐渐推广到个
            体养蜂户,80年代,养蜂专业户广泛应用,并在不断改进中。3.转地饲养,一年四季,人不离

            蜂,一个蜜源接着一个蜜源,进行追花夺蜜,促进蜂群恢复和发展,提高蜂蜜的数量与质量。
            区内转地饲养,意蜂为长途,中蜂为短途。20世纪50年代后期,区内一些规模较大的蜂场,开

            始在小范围内转地追花夺蜜。70年代,外省转移来区内的蜂群数增多,加之区内意蜂群数扩
            大,促使各地蜂场和养蜂大户转移饲养,并形成一些相对固定的路线。
                 蜂病防治 蜂病有欧洲、美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痢疾病、蜂蛹病、蜂蜡病、



                                                                                                           1231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