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83

第二篇 自然生态环境


            以外地区,织金县金龙、板桥、城关、熊家场一线以东地区。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亚热
            带季风湿润气候。在已利用土地中,耕地、林地、养殖水面、园地比重大,牧草地比重小。该

            区是毕节地区主要农业区,粮、烟、油、茶占有重要地位。
                 2.中北部中中山农、牧、经济林、工矿土地利用区。包括赫章县哲庄、六曲河、白果、威

            奢、古达5乡镇以东,毕节、大方及黔西县红林、金坡民族乡。是云贵高原向黔中丘原过渡地
            带,又是赤水河和乌江分水岭地区;以中中山地貌为主,沟壑纵横、地表破碎,既有高中山、

            中中山地貌,又有低中山和丘陵展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人均占有土地资源低于全
            地区平均水平,在已利用土地中,耕地所占比重大,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田占耕地十二分之
            一,是全地区主产粮、豆、烟的地带。土地利用方向是发展农业、畜牧业、经济林、工矿等土

            地利用区。
                 3.中南部中中山农、林、牧、工矿土地利用区。包括纳雍县和织金县西部,属威宁高原向黔

            中丘原过渡地带,是乌江源三岔河和支流六冲河分水岭地区。地貌类型以中中山为主,次为高
            中山和低中山。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地面积占全地区土地总面积的12.77%,在
            已利用土地中耕地、林地和工矿用地、特殊用地所占比重大;裸岩石砾地、沙地比重大,后备

            耕地不足。垦殖指数高,水土流失严重。1988~1992年,织金、纳雍县实施“3356工程”,造
            林3.73万公顷,修建梯土2.07万公顷,水土流失有所缓解,该区利用土地发展农、林、牧业的同

            时,进一步扩大工矿土地的利用。
                 4.西部高原高中山牧草、工矿、旱粮、水果、用材林土地利用区。包括威宁县全部和赫章县

            西部,地貌类型以高原面和高原缓丘为主,高中山和中中山次之。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季风温
            凉气候类型。在已利用土地中,耕地占全地区的34.24%,以旱地占主导地位;林地占全地区

            林地的36.87%;牧草地占全地区牧草地的65.94%;交通用地中铁路占地422.55公顷,居全地区
            之首。




                                               第三节 土 壤




                 黄壤 黄壤是毕节地区土壤的主要成分,共有88.98万公顷,占全地区土壤面积的38.15%,
            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下地带。毕节地区各县黄壤占土壤总面积的百分比例大约为:织金

            占63.8%、大方县占61.63%、纳雍县占54.68%、金沙县占46.20%、毕节县占39.95%、黔西县占
            34.12%、赫章县占18.51%、威宁县占5.6%。黄壤土的成坶岩主要是碳酸盐岩、砂页岩和玄武

            岩。这类土壤在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雨水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离子被不断地淋洗
            流失,铁、铝等氧化物在土层中积累,酸性严重。比较适合松、杉、漆树和牧草生长,对玉

            米、油菜、烤烟、小麦、水稻、豆米作物也适合。毕节地区的黄壤又有黄壤和粗骨黄壤两个亚
            类,11个土属,51个土种。
                 黄棕壤 毕节地区的黄棕壤有65.94万公顷,占全地区土壤总面积的28.23%,大多分布在海



                                                                                                           341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