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75
第二篇 自然生态环境
阔,将喀斯特山水风光融为一体,深峡岛屿遍布,可开展水上体育、水上娱乐、科学考察等各
种活动。
第二节 地表水资源
降水量 年降水量,总体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全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1089毫米,测
最大年平均降水量在织金珠藏,年均1550毫米,是贵州省的多雨中心之一;最小年平均降水量
714毫米,在赤水河谷的赤水河站。二者倍比值为2.2。区内多雨区在织金南部三岔河下游,高值
中心大于1500毫米,主要是东南气流沿三岔河、六冲河分水岭的迎风坡爬升造成集中降雨。大
面积小于800毫米的低值区,在赫章西北可乐一带的河谷背风地带。白甫河流域在900~1000毫
米等值区内;黔西以北、渭河流域和金沙以东偏岩河流域处于乌江干流分水线以北,年降水量
不足1000毫米。降水量受地形的影响,在织金、纳雍多雨区一带有明显的递变规律,其等值线
图脊向与分水岭走向一致,槽向则与河谷基本一致。从地区中部到东部,由于地形切割破碎,
雨量等值线亦较为散乱,呈现为高低区的转折带。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增大,山顶大于河谷。
赤水河站位于低谷,海拔700米左右,多年平均雨量为714毫米,到清水铺、林口以至罩子山高
程相继增加,雨量随之增大。地理位变化不大,山顶、山腰、谷地雨量却悬殊许多,罩子山多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赤水河的1.8倍。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x多在0.2以下,最高值在织金以南珠
藏一带,为0.22;最低值在毕节西南的朱昌、七星关和纳雍维新等地,Cvx值0.14,说明水量年
际变化小,水量最为稳定;区内降水量多集中在5~9月,汛期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60%甚至
70%以上,地区西部干湿季节分明,有明显的季节特征,西部雨季较东部稍迟,西部最大水量集
中在6~9月,东部集中在5~8月。
蒸发量 包括陆面蒸发与水面蒸发。陆面水蒸发值较稳定,其值变化在450~620毫米之
间,全地区平均值555毫米,最高值在赤水河流域,为604毫米,其次白甫河流域596毫米,西
江583毫米,偏岩河578毫米,六冲河569毫米,金沙江550毫米;最小的三岔河501毫米、耳海
河500毫米。陆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变化亦不大。水面蒸发的多年平均值变化范围在
200~1100毫米之间,全地区选用测站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923毫米,最大值在大方对江,
1085.4毫米,其次在纳雍阳场和织金测站,野济河流域火石均为1066毫米,最小值在毕节,
689.6毫米。坝测站水面蒸发值936.2毫米,偏岩河流域测站763毫米,赤水河流域赤水河测站
940.5毫米,三岔河,可渡河流域均为900毫米左右,牛栏江、白水河流域均为800毫米左右。水
面蒸发也较为稳定,随高程变化不大。
地表径流 毕节地区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区内年径流深变化范围在300~1000毫米间,
其高低值区分布、等值线走向与年雨量等值线分布基本对应。实测最大年径流深在织金以南一
带,达983毫米,最小值在赫章六冲河上游,314毫米,高低值比在3倍以上,较年降水量大。
年径流深489毫米,折合产水量128亿立方米。以流域比较,三岔河流域最大,平均年径流深682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