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9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369

第五篇 中国共产党毕节地方组织





                                         第五节 建立革命武装





                 1934~1949年间,中共川滇黔省委、中共毕节专区地下组织及中共四川、云南地下组织先
            后建立起革命武装组织,与毕节专区境内国民党当局展开武装斗争。

                 中共毕节支部领导的武装 1934年1月,中共地下党员林青、缪正元、秦天真在毕节成立中
            共毕节地下支部,决定发动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不久,发展握有人枪200余名武装队伍
            的毕节人范敬章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其掌握的人枪成为中共毕节地下支部的武装。这支队伍由

            范敬章率领,在短期内由200多人扩大到500余人;活动在毕节对坡、林口和镇雄坡头、母享一
            带。1935年2月,滇军鲁道源开赴镇雄、毕节一带堵截红军,被范敬章率队击溃。

                 贵州抗日救国军 1934~1935年间,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以省工委负责军运工作身
            份多次到毕节,与握有一定兵权的进步人士席大明、阮俊臣、周质夫及红军游击纵队政委余
            泽鸿取得联系,谋划商讨联合抗日。1936年2月9日,红二、红六军团进驻毕节。席大明、阮俊

            臣、周质夫决定率队接受共产党领导。红二、红六军团领导决定在毕节成立贵州抗日救国军,
            邀请在毕节地方有声望的周素园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邓止戈任参谋长。贵州抗日救国军下

            辖3个支队,席大明任第一支队队长、周质夫任第二支队队长、阮俊臣任第三支队队长。红二、
            红六军团派红军干部到各支队作政治工作。三个支队有人枪3000多。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红

            二、红六军团领导给其规定主要任务是组织地方武装,担任后勤任务,帮助乡村苏维埃政权建
            立游击团、队,打土豪分田地,动员民众参加红军。邓止戈派席大明到赫章一带开展工作,收

            编地方绿林武装。是年2月27日,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毕节长征北上抗日,贵州抗日救国军除
            一、三支队留下200余人由席大明领导,坚持在毕节地方开展武装斗争外,其余由周素园、邓止
            戈率领跟随红军北上。留下在毕节地方坚持武装斗争的人员在席大明领导下,在赫章的哲庄、

            财神及毕节县的杨家湾等地袭击敌人,配合红军转战。是年夏末,席大明所部遭国民党二十军
            一三三师周翰熙旅重兵围剿,席大明等人隐蔽于杨家湾时被敌军收捕。是年11月,席大明被国

            民党当局杀害于毕节大校场,其余人员失散,武装斗争终止。
                 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游击支队 1935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关于选拔一批红军留川滇黔边区坚持武装斗争的命令,决定成立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是年6月

            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1936年春,已拥有20多条枪的四川省纳溪县洞子乡人
            赵文海,找到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刘复初,要求参加革命。根据赵文海的表现,经中共川

            滇黔特委批准,赵文海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赵文海入党后,中共川滇黔特委决定,以赵
            文海原有武装同活动在毕节一带的阮俊臣武装合并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

            游击支队。由赵文海任贵州游击支队队长,阮俊臣任副支队长。并明确贵州游击支队的主要任
            务是:第一,以贵州毕节为中心,在黔西北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第二,宣传执行党的政策,
            把当地穷苦人民组织起来闹革命;第三,保卫地方党组织,建党、建政、建军,巩固农村根据



                                                                                                           627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