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127
第二篇 自然生态环境
衣原体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
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
螺旋体 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分5个属: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
属,脊螺旋体属,螺旋体属。前三属中有引起人患回归热、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的致病菌,后
两属不致病。
毕节地区对微生物的利用历史长久,如先秦时酿酒,汉代做枸酱出售番禺(今广州市)。
而今传承的有:做酸菜、做豆腐乳、做醋、做酱油、酿酒、做麦酱、做火腿等,除此之外,还
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上广泛利用。
第五节 森林资源
一 森林资源演变
毕节地区历史上原始森林密布。三国时,森林瘴气让蜀兵难进,清代楠木进京,民国马桑
树还被选作修房子的柱头,千年古树比比皆是,而今地名中,林、箐、树还占较大比例。
1953年,全专区有林地43.17万公顷,其中用材林37.94万公顷,经济林15.33万公顷。森林覆
盖率15%,森林蓄积666.71万立方米。1963年,全专区有林地31.03万公顷,其中用材林20.24万
公顷,经济林10.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0.8%。1975年,全地区林业用地105.65万公顷,占总土
地面积的38.9%,其中林地15.71万公顷,疏林地4.24万公顷,灌木林地28.8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
地56.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8%,比1953年减9.2个百分点,为50余年来最低。1976年,区内开
展植树造林,制止乱砍滥伐林木,森林资源回升。1980年,全地区林业用地73.75万公顷,占总
面积的27.4%,其中林地17.3万公顷,疏林地4.56万公顷,灌木林地29.64万公顷,未成林地0.5万
公顷,宜林荒山荒地21.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4%,林木蓄积681.2万立方米。
1981年,中共中央放宽农村经济政策,用材林基地建设步入正轨。1985年,毕节地区林
业局组织开展第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地区林业用地82.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0.9%,其
中有林地22.9万公顷,疏林地3.85万公顷,灌木林地17.21万公顷,未成林地0.66万公顷,苗圃
0.01万公顷,无林地38.28万公顷。林木蓄积872.09万立方米。1988年6月,建立毕节地区开发
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加速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是年12月,纳雍、织金县承担的《中
国3356》项目开工;1990年,区内承担的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同期内开展长江上
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贵州毕节片区工程和三林一茶工程。1995~1996年,地区林业局主持
开展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地区林业用地98.6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8%。其中林
地43.7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44.3%;疏林地2.48万公顷,占2.5%;灌木林地26.44万公顷,占
26.8%;未成林地3.64万公顷,占3.7%;无林地22.39万公顷,占22.7%;苗圃地0.03万公顷,
占0.03%。到1995年底,全区森林面积为72.5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97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