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一)
P. 18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1838)停铸,咸丰四年(1854)被官府焚毁。
乾隆五十九年(1794) 正月,原兵部尚书李世杰卒于黔西宅中,乾隆帝赐谥号“恭勤”
和祭、葬、建碑银及御祭文。墓葬于黔西扯泥坝。
乾隆六十年(1795) 朝廷令缓征大定、威宁、黔西、毕节本年应征地丁钱粮十分之五,
以苏民困。
嘉庆三年(1798) 八月,朝廷缓征平远州米4780余石。从次年起,分作三年带征。
嘉庆八年(1803) 黔西知州刘永安等纂修《黔西州志》刻印问世。
嘉庆十九年(1814) 毕节、大定大饥,开仓煮粥赈济。
嘉庆二十二年(1817) 二月,大定知府普恩建联壁塔于东门火焰山。
嘉庆二十三年(1818) 六月,清廷免威宁州赋额。十月,大定知府邓士宪,建文峰塔于
南郊阆风台。
嘉庆年间(1796~1820) 大定府设纺织局,教民纺织,从事纺织业者数千人。
△ 毕节县引进造纸技术,始生皮纸、草纸。
△ 黔西州兴办积谷济困,建仓储粮,每年春夏贷给缺粮户,秋后加10%~15%归还,这
一制度延至民国。
道光五年(1825) 大定知府徐玉章劝民种橡树。
道光六年(1826) 大定、黔西、毕节均设栖流所,收养流散人员。
道光十一年(1831) 黔西知州吴嵩梁在州城建阳明书院;在新场(今金沙县城)建玉屏
分院。
道光十四年(1834) 水城大饥,富绅杨太阶煮粥赈济。
△ 大定饥荒,瘟疫流行,知府王绪昆施粥赈济。
道光十七年(1837) 九月,毕节县富户縻肇瑞筹资修建横跨总溪河的万寿桥(纳雍县
境),次年四月竣工。
△ 大定知府张志咏、黔西知州吴嵩梁修建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于今大方城北
洗马塘,并立奢香故里碑记于墓侧。
道光十八年(1838) 清廷以贵州银价日昂为由,暂停大定府局铸钱。
道光十九年(1839) 大定前知府张志咏、徐 倡导捐粮兴建义仓。张志咏、徐 及
分巡贵西道周廷授各捐粮500石,府辖各里先后捐粮千石,共捐粮14253石,分储义仓备
荒。次年建成。
道光二十年(1840) 农村引种罂粟,不断扩展,吸食鸦片者日增。贵州巡抚贺长龄劝民
铲除罂粟,栽桑种棉。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大定知府黄宅中主持纂修的《大定府志》完成,云贵总督林则徐
为之作序,全书共60卷,30本,71万字,木刻刊行。
△ 毕节灾荒,饿殍遍地,瘟疫流行。
咸丰元年(1851) 四月,太平天国军一部攻打“援广黔军威宁营”,威宁营溃败,参将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