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中共罗平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134

2017  中共罗平县委执政纪要


                产业上取得进展。2017年大棚蔬菜、地膜蔬菜、露地蔬菜等种植面积达23.7万亩,产量28.76万

                吨,实现产值6.4亿元,同比增3.5%;柑桔类、梨、桃等水果种植面积达4万亩,实现产值0.95亿
                元,同比增43.9%;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万亩,产量1.5万吨,实现产值1.9亿元,同比增18%;
                以油菜花为载体的冬春休闲观光农业,以向日葵、红高粱、薰衣草、金花葵等夏秋观赏花卉的
                试验、示范及推广,引领了罗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实现农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62
                亿元,同比增8%。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罗平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产业化,扶持龙
                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的战略位置,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显示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
                组织742个,其中家庭农场12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551个,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总数9760
                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6715户,培训成员数1656人,拥有注册商标的专业合作组
                织为5个;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省、市级)66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户(含省
                级),省级龙头企业10户。从事种植业领域36户、畜牧业领域23户,水产业3户,林业2户,其
                他流通类2户;农产品加工企业23户;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11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固定
                资产总额7.2亿元。
                    (四)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按照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全力构筑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加大科技示范
                样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样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
                模式,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合作社建立和完善不同形式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
                制,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辐射带动农户9.3万户,带动农户增收6.6亿
                元,户均增收达7000余元。
                    (五)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通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推
                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2017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7亿
                元,实现利税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家,实现销售
                收入26.3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销售收入的所占比重达95%;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
                元,实现利税3.5亿元,销售收入的所占比重达72%。全县农业龙头企业从业人数达2782人,年
                支付劳动者报酬10821万元,从业人员年均薪酬达3.8万元。
                    (六)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
                    农产品出口主要是新海丰水产集团的冻罗非鱼及罗平县阳洋黄姜有限公司的小黄姜加工
                产品(速冻姜、低硫干姜、干姜块),出口国家主要有美国、东欧、日本、沙特及中国台
                湾。2017年产品直接出口量达17256吨,出口创汇达10412万美元,较上年增1936万美元,增长
                23%。其中新海丰水产集团冻罗非鱼出口量达15596吨,出口额9832万美元,较上年分别增2233
                吨、1850万美元,分别增长16%、23%,出口额占整个农产品出口的94%。
                    (七)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取得新突破

                    1.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发展壮大。2017年,全县已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有60户,
                其中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4户,示范创建企业3户,规模以上(营业收入500万
                  - 104 -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