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澄江年鉴2018
P. 83
特 载
旅游供给,推进单一旅游业向全产业融合转变、景区营销向品 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打造省级品牌2个,培育壮
牌营销转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争创抚仙湖国家级旅 大“澄江藕”、 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让“澄江品牌”成
游度假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游客接待量增长10%以 为绿色、高端、健康的标志。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上,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6% 信息建设,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全覆盖。创建现代农庄食
以上。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县城游客中心、3个 品安全试点县。完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3个服务站点建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健全旅游标识体系,新改建旅游厕所10 设。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全面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
座。全面推行“一部手机游云南”,构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加快推进寒武纪乐园、太阳山等重大旅游项目。启动南亚东南 (五)全力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突出历
亚医学中心生态健康城、仙湖飞鹰、帆船基地,以及化石博物 史记忆、文化内涵和旅游服务功能拓展,做优县城、做特集
馆内部展陈和国家地质公园保护等项目建设。开展山水澄江智 镇、做美乡村,构建“湖清城美、湖城共融”的全域旅游城
慧营销,完成《澄江化石VR电影》创作,运用互联网等多种 镇。完成《抚仙湖径流区区域总体规划》《澄江概念性规划暨
手段加强帽天山地球生命起源地科普文化宣传、推介和开发, 城市设计》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等5项专
打造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引入高端创意团队加强“三张名片” 项规划审批。启动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帽天山游客中心和科
的文化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研发和销售。加快特色餐饮街、 研中心规划国际招标。抓好“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东南
特色商业区建设。对接省内外各大旅行社和网站,策划开发精 绕城高速全线通车,完成东大河路改扩建主体工程和九村立交
品旅游线路3条,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建设,稳步推进澄川高速和仙湖路改扩建,开工建设环湖公路
办好环湖马拉松、格兰芬多自行车节等节赛事,确保“月月有 改扩建、抚仙湖二环东线、澄波路改扩建及西互通枢纽工程,
活动、季季有赛事”。开展“乡村旅游全民创客行动”,鼓 加快澄华高速前期工作,争取呈澄城际轨道交通试验段启动建
励、支持精品酒店、民宿客栈和星级农家乐个性化、特色化、 设,着力构建“三环六联多辐射”综合交通网络;铺设供水管
差异化发展,打造多类型、多业态的乡村度假产品和文化品 网25千米、天然气管网10千米;实现4G信号城乡全覆盖。统
牌。完善“1+3+N”全域旅游管理服务体系,设立旅游综合管 筹推进“一城五镇多村”建设。实施老城区民房拆除,启动改
理机构及联合执法队伍,强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完成帽天山 造建设。完成县委党校、消防大队、客运站迁建和天颐产业
国家地质公园和抚仙湖北岸湿地公园4A级景区创建。 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金湖佳园项目,开工建设宽澄鼎元
(三)全力推进新型绿色工业化。抓好园区功能完善、招 三期等3个房地产项目;建成海绵城市2.6万平方米、综合管廊
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工业 3.7千米,启动体育运动公园等8个提质扩容项目及公交枢纽站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完成蛟龙潭片区供水管网和污水 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增绿添色·点亮澄
处理厂建设。围绕高新科技、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等绿色 江”“六城同创”和全域人居环境提升,在植绿、增绿、护绿
产业,引入亿元项目1个,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坚持 上层次、上水平的基础上,规划打造节气分明、层次分明、特
磷电结合,加快九村磷矿、牛场采石场开发利用,以多种方式 色分明的四季花城景观,实现点“靓”澄江;创造一切条件推
支持磷化工和建筑建材产业技改提升,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 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擦亮城市品牌;强化棚改、综合交通等
生机与活力。建成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希博瑞啤 项目建设管理,做好安民告示,提倡文明施工,推行“绿色施
酒等9个项目。实施天辰磷肥工业技改项目。抓好成长型中小 工”;启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推
企业升规纳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户。加强科技合作和 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大力整治“皮鞋车”、违法违
成果转化应用,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户。申请专利50项。 规建筑、路域环境、重点街区,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完成外贸出口5500万美元。持续推进节能 好”;积极引入主题交响乐、书画文艺等城市元素,发掘历史
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与全市同步。 文化,开发艺术产品,提高城市品位,让城市有“颜值”、有
(四)全力构建高原特色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体系。围绕全 “温度”、有“内涵”、更有“气质”。结合“五镇多村”建
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 设和沿湖2.8万人生态搬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现代化,突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制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
品牌化,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模式,培育新型农 划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广龙、立昌小镇建设,
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蓝莓、荷藕、大樱桃、 鱼等特色 确保涉迁群众如期搬入新居;启动寒武纪、海口、路居3个小
产品为代表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6.5% 镇和小湾、孤山等重点特色村建设,实施迁村并点,引导沿湖
以上。新增蓝莓种植1000亩、荷藕500亩、景观苗木1000亩。 群众向县城、集镇和特色村聚集;加快推进县、镇、村一体化
种植烤烟5.4万亩,完成740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建成仲景庄 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
园、熙禾庄园等4个农业庄园。重点打造高西、左所、吉花3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
田园综合体。依托植被恢复项目,突出“一村一品、一地一 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群众从传统的农业生产
景”,推进林旅融合发展。完成蓝莓、藕粉专业市场建设。做 转化到百花齐放的旅游经营服务业中,让千家万户共享旅游发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