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6 - 澄江年鉴2018
P. 466

2018     澄江年鉴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四                         园、进机关等活动,争创最佳楹联文化县。发挥文化事业发展
           个一批”工程,着力稳步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优化文                          的资源优势,实施诸如普及高雅艺术工程,通过政府补贴或单
           化产业结构,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                        位赞助,低价向群众售票,培育群众的消费意识和习惯,提高
           (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以上,成为澄江重要的经济增长                         基层文化消费水平,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增强文化产业发
           点和支柱性产业。                                             展的内生动力,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长。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                            ——培育建设1-2个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
           万众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产业创业、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吸                          化创意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人才、技术、资本
           纳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                          等文化创意要素聚集;发挥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公共文化设施,
           员比重稳中有进。                                             组织举办和引入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创意活动,活跃文化氛
               文化消费不断扩大。加大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                         围,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创意氛围,努力打造“创意澄江”,
           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居民文教娱乐                          提升文化创意城市的影响力。强化现代科技信息与文化产业的
           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日益提高,力争到“十三五”                          促进提升功能,积极打造“智慧澄江”,为居民提供美好生活
           末,城乡文化消费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                          工作环境,为市民提供的快捷便利的生产生活服务,为游客提
           庭消费总支出比重达3.5%以上。                                     供便捷安全的旅游服务,实现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协同发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推动资本、产权、版                         展、引领发展,提升城市创造力、吸引力。
           权、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                              (二)文化建设与城镇转型共生发展,打造最美生态环保
           文化资源配置中重要作用。扶持一批重点骨干文化企业,重点                          宜居城市
           培育一批小微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文化                              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加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强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转型融合互动发展,不断增
               五、重点任务                                           强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澄江打造成为人文、低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夯实文化产业创新                        碳、绿色、智慧、生态、宜居的“产城文融合示范区”,着力
           发展基础                                                 打造最美生态环保宜居城市。
               树立文化科学发展的意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统筹协调                            ——重视文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人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文理念引导城市规划,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
           的机制,统筹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文化需求,统筹公益性与                          进程。注重在城镇改造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
           市场性的要求,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动                          风格和传统风貌,发掘城乡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营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放到一起,整体规划、协调                          造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鼓励城镇文
           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文化空间营造与提升计划、文化遗产资源                          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
           涵养活化与文化品牌塑造推进、“互联网+”文化营销平台接                          化交融,培育高原创意特色城市,形成多元开放、时代特色鲜
           入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互动互促、协调                          明的现代城市文化。
           发展,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
               ——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体中心                         明县城、建设环湖生态文明走廊等为抓手,完善城市基础设
           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体系;                          施,提升城市景观档次,协调城市整体风貌,促进城市规范化
           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族民间                          管理,打造城市名片。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产业转型、旧
           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贯                          城区改造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再利用,
           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                          改造老厂房、老仓库,建设工业设计展示平台、艺术品集散中
           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通过资本市场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等                          心,着重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
           多元融资渠道,采用PPP、众筹等市场机制方式,采取政府采                         产业业态,让城市焕发新的文化特点。
           购、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吸引和施鼓                              ——以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目的,大力实施生态
           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本公                          立县战略,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中,构建绿色生
           共文化服务设施,构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乡                          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生态保护体系,推动城市
           公共文化服务力。                                             绿色发展;积极构建城乡生态保护体系,合理规定生态保护红
               ——建立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培育城乡                        线,扩大城市生态空间。依托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仙湖时光
           文化消费市场,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和完善电影院、                          栈道和百米生态调蓄带等项目建设,融入澄江特色文化,提升
           剧院等文化消费设施,激发本地文化消费能力,满足本地居民                          人文内涵;依托以抚仙湖、帽天山和梁王山“一湖两山”为主
           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丰富精神娱乐生活。进一步完善                          体的生态保护格局,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推
           凤山、西浦、禄充等楹联、摩崖石刻,积极开展楹联文化进校                          动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

            - 394 -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