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3 - 易门执政纪要2016
P. 263

部门工作




                 论宣讲报告会4场,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宣讲180场次,受教党员干部9000余人。充分发挥县委
                 讲师团和“小喇叭”宣传团作用,采取“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团集中宣讲,聘请专家讲”等形

                 式开展宣讲,理论宣讲进一步大众化、通俗化。三是认真抓好铜厂乡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示范点建设工作,推动《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
                 在全县不断深入开展。同时,积极为领导干部征订理论学习书籍,创新学习载体,确保学习效
                 果。四是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意识形态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配合
                 完成市县课题调研任务,撰写重点调研报告13篇,汇编出刊《源于县情况的探究》。
                     (三)抓载体重策划,舆论宣传取得新突破

                     一是整合资源聚力舆论宣传。落实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奖励办法,实施易门县全面整合宣
                 传资源营造经济发展大干快上浓厚舆论氛围等专项宣传方案,有效整合县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
                 体、户外电子显示屏和宣传牌等资源开展宣传。二是打好舆论宣传攻坚战。及时制定下发季度
                 新闻宣传工作要点,围绕中心,统筹协调,全面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导县电视台播出各类重
                 点新闻906条,《玉溪日报·易门专版》登载图文稿件41期238条(幅),“易门新闻网”发布
                 图文信息7849条,“易门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55期238条,“云南通·易门”党政客户
                 端更新信息651条。抓好媒体栏目建设,开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十余个特色专栏。着力
                 推介城市宣传片《眷恋易门》,拍摄制作8集《筑梦易门》专题片在玉溪电视台播出,与云南

                 电视台合作拍摄《完美云南一日三食》易门站节目1期。协调配合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媒
                 体对县域经济调整转型和稳增长展现出的“易门现象”“易门速度”进行系列报道。邀请25家
                 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对中国·云南第十二届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和“滇中水城·菌乡易门”作
                 全方位宣传报道。三是强化舆论引导工作。加强舆引工作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骨干信息员队
                 伍,举办全县骨干通讯员采写业务实作培训班和骨干舆情信息员培训班各一期,健全信息互通
                 机制、分析报告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指导。有效监测涉易舆情99条,报送舆情信

                 息313期,协调做好突发事件、重要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宣传安全。
                     (四)抓示范重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组织开展了“弘扬美德 提升素质”活动节俭养德。二是抓好道德讲堂建设,设立易
                 门县道德讲堂总堂,开展活动9期。在全县各级各部门设立道德讲堂85个,举办活动600余期。
                 三是抓好善行义举榜建设工作。全县已设立善行义举榜112块,评选上榜人员980余人。四是抓
                 好学雷锋活动的开展。目前已有县级“学雷锋活动示范点”6家,“岗位学雷锋标兵”8人,4
                 个单位被评选为市级“学雷锋活动示范点”,5人被评选为“岗位学雷锋标兵”。五是抓好社
                 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以学雷锋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国际志愿者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文

                 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乡镇志愿服务工作站和村、社区志
                 愿服务工作点,按照“八个有”的标准,全县7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成志愿服务工作站,
                 42个村(社区)建成志愿服务工作点。六是抓好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
                 创建活动。易门县连续三届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城,积极争创国家级文明县城。县财政局被
                 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19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36家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
                 明单位、文明村镇。64家单位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5个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成

                                                                                                ·231·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