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6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516

2017
                  中共宣威市委             ZHI ZHENG JI YAO
                   ZHONG GONG XUAN WEI SHI WEI 执政纪要



              乡低保条件要求共1216户1248人。全年共发放大米33.5吨、衣服480套、被子310床,发放低保金775
              万元、临时救助92.5万元、双拥优抚补助金167.2万元、自然灾害救助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

              盖面不断扩大,共参保2.93万人,收缴保费445.4万元,发放养老金732.3万元。发放高龄津贴77.1万
              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10.5万元。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资489.2万元建设学生宿舍及公租房2832
              平方米、篮球场6688平方米。2017年普高入学392人,升学率50.9%。三是全力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
              展。投资1980万元进行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94万人,收缴保费820万元,

              为群众减免住院费367.5万元、门诊费266.6万元。办理意外伤害保险6540户,发放农业人口独生子女
              教育奖学金7.4万元、独生子女保健费1.7万元、新农合31.1万元,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103万元。四
              是加强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投资106万元实施“七彩云南”体彩项目、村级体育场地建设、“百县万

              村”工程,积极开展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
                   (六)抓安全、保稳定,平安建设不断深化
                   一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下发《海岱镇2017
              年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和煤矿、非煤矿山等13个领域安全监管方案,与16个村委会、13个涉安
              站所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全年组织安全检查组1300余人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156条。

              二是整合派出所、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力量,成立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组建1支10人
              的巡防队,整合综治维稳室、警务室、调解室,成立16个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加强法治宣传,弘
              扬法治精神,“七五”普法全面启动。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08件,成功调处303件,调处成功率

              97%。海岱镇被曲靖综治委评为“五星级平安镇”。
                   (七)转作风,提效能,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建工作持续加强。一是创新工作模式,
              开展党建活动。年初召开党建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并与全镇29个党总支(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责

              任书》;建立党建责任“三张清单”,实行“三单三卡”清单管理模式。二是丰富活动内容,践行
              “两学一做”。不断深化“学、做、改”,不断树立党员干部“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
              的意识。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镇各级党组织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
              生工程全面推进。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推动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

              合,相互促进;探索“支部+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实行产业扶贫之路。四是
              强化工作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投资682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4个;五是突出问
              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专题研究党建工作10次,层层传导党建压力,层层压实党建责任。


                   二、执政措施


                   (一)坚持依法执政,努力建设遵法守法、决策科学的法治社会

                   认真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完善依法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政策执
              行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网上行权”,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扎实有效推进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坚持以民为本,努力建设为民服务、勤政高效的服务宗旨



          482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