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8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6
P. 278

2016
                  中共宣威市委             ;)* ;)&/( +* :"0
                   ;)0/( (0/( 96"/ 8&* 4)* 8&* 执政纪要


                   (一)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一是巩固提升玉米产业。以农业部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为契机,举办30片核心示范区

              片,集成推广“六推、三控、三提高”措施,突出以养而种,扩大高油、高蛋白饲用玉米种植面
              积,满足生猪饲料需求,实现粮猪互动。二是做强马铃薯产业。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化行动计划,
              依托年产3000万粒的种薯研发中心,加快研发适应主食化开发的品种;集成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
              术,推进100万亩马铃薯基地建设,实现菜薯、种薯、加工薯协同并进;鼓励支持境内建成的年产精

              淀粉5万吨的云淀淀粉、年产1万吨薯片的天使土豆和爱心相伴2个薯片加工企业,扩大淀粉、全粉、
              薯片、薯条、薯泥、薯丸、薯饼和休闲旅游薯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三是发展特色产
              业。依托资源禀赋,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秉承高端开发,

              提升特色经作增效提质的理念,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特色经作示范园为突破口,推进“龙头企
              业+新型经营主体+品牌”的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改造提升100个特色经作百亩核心示范园,扶持
              建设10个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区,辐射带动100万亩特色经作基地建设,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向纵深发
              展。鼓励支持订单生产,对与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订单种植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特色经作,达到
              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的产业园,优先给予安排农田水利等项目进行支持。四是推

              进规模养殖。以华西希望合作建立100个规模养殖场为抓手,推行“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带
              动出栏生猪405万头、肉类总产65万吨、推进火腿精深加工1万吨以上、实现畜牧业产值60亿元。
                   (二)加快产业扶贫步伐

                   按照省、市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持续抓好与省级挂钩部门发展订单农业的基
              础上,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订单”“校园食堂+合作联社+合作社+贫困户”“财政项目
              +贫困户+协会+龙头企业+订单”的模式,加速产业扶贫步伐,确保产业脱贫人口达4万人。
                   (三)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认真实施农业部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及设施农业项目,夯实农业发展
              基础,加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条件,促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不断提高农
              机装备、作业和服务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
                                                                            (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依托宣威市现代种业园,加快玉
                                                                       米、马铃薯良种培育基地和火腿原料
                                                                       猪种核心场建设,突破一批生物育种、
                                                                       生态环保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强化农

                                                                       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级各类
                                                                       职业培训资源和经费,支持涉农科研机
                                                                       构、学校和科技人员面向生产研发、技

                                                                       术推广参与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农业龙
                                                                       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联
                                                                       合科研机构开展技术集成研究和产业化
                                      万寿菊
                                                 (市农业局 供稿)             示范,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


          238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