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石林年鉴2018
P. 97

特
                                                                                                载


           展,深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规合一、                          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强化
           有机衔接的全域规划管理体系,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做                          生态保护治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到规划一张图、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以城市功能旅游                              深化城乡园林绿化。充分利用石林独特的山水环境,注
           化改造和城市文化品质提升为重点,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旅                          重因地制宜、依山傍水、依山就势,统筹推进城乡园林绿化
           游发展相适应,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着力构建有利于城                          建设。深入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三年行动,着
           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                          力推进以“123468”布局为核心、“456”工作为重点的森
           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共同发展。夯实城乡发展基础,着                          林生态区建设。围绕城市面山、交通沿线、水源保护和涵养
           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微循环市政道路建设,统筹抓好地下综                          区,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绿色廊道
           合管廊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国家                          等工程建设。加强单位、居住区、道路等附属绿地建设,重
           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顺利通过复审。以“四好农村路”                          点提升县城道路绿化景观。继续推行公共绿地管养的市场化
           建设为目标,实施县道、乡道改造提升工程,配合推进宜                           模式,发挥社会效益,减少养护成本。
           石、石泸高速公路建设。保护和适度开发历史文化遗存,合                              强化生态综合治理。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守生
           理利用自然条件,突出人文景观,打造连接城乡、承载产                           态保护底线,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污染防治机制,严格
           业、风格迥异、各具魅力的特色集镇。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保
              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完成乡村振兴规划制定。着力构建                         护好石林的绿水青山。加大“五采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合理                          区域生态治理力度,加强非煤矿山整治,对开采后不按要求
           均衡发展,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社会基                          复垦和绿化的,坚决予以重处或关停取缔,以“四个坚决”
           本公共服务。巩固和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                          严厉惩处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筑牢生态屏障。实施大
           和土地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                          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健全完善“三级河长四级治理”责
           制,修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完善承包地“三                          任体系,严控水源保护地农残污染,强化环境监测网格化管
           权”分置制度,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理,提升生态建设质量。探索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
           工作。对擅自开垦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集                          式,启动第二污水处理厂、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
           体所有制的性质不能变。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                          建设,推进“数字环保”体系建设,建立污染物排放环境管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                          理制度,严控污染物排放,让石林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
           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专                          舒心。
           业合作社,实现乡镇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加强农村专业人才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杜绝高
           队伍建设,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                          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消耗型项目入驻。积极发展节能环保、
           人士投身乡村建设。扭住基层干部这个乡村振兴的关键,整                          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一批绿色产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
           合村(社区)干部队伍力量,实施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素质提                          率。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体系,着力推进生产生活垃圾和再生
           升工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                          资源分类回收利用,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
           挥村规民约作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                           再利用、资源化。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水资
           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营造向善向上的良好氛围。                             源管理制度,建立巡查和举报监督制度,切实提高水土资源
              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精准管理、动态管理、综                         管理和利用水平。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
           合管理水平,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                          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等活动,
           方面参与,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自愿和共识。
           新格局。优化交通组织,强化日常监管,加强重要交通节点                              (五)着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
           和拥堵路段整治,提升城市主干道通畅度。加大规划执法力                          发力
           度,以控为先、疏堵结合、拆违控违,坚决遏制违法建设的                              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决
           歪风。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                          打赢脱贫攻坚战,织牢民生保障网,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
           行动,深入实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                          步、共同繁荣发展。
           清”行动,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城市门户节点、夜景照明系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牢“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
           统改造提升工程,严肃查处占道、占绿等违规违法行为,抓                          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巩固和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
           好农村“两污”治理,加强“五堆”“四乱”整治,积极探                          范县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方针政策,大力开展民族
           索农村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提升城乡颜值和品质。                             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七
              (四)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彰显                         进”活动,使“三个离不开”观念深入人心。大力实施民生
           特色                                                  持续改善、旅游强县、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促进、生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                          文明建设、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干部培养、民族关系和谐八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                          大示范工程,不断增进民族大团结、大繁荣。坚持宗教中国
                                                                                                              7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