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00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到。目前,溪洛渡电站“数字大坝智能管理系统” 殖放流站已成功实现达氏鲟、胭脂鱼、岩原鲤、长
已经采集2…000多万条数据,建成10.7G的数据库, 薄鳅、厚颜鲂的自养放流目标,全面开展了多种生
该技术不仅首次创建特高拱坝智能化建设理论和体 产养殖技术研究,进行野生鱼收集驯养、野生鱼类
系,攻克拱坝智能建设的关键技术,而且首次建立 资源调查监测等工作。
特高拱坝施工进度与真实工作性态的动态耦合仿真 通过整合包括中华鲟研究所等多种研究技术
分析模型与方法,实现大坝建设全过程实时工作性 优势后,放流站年均培育鱼苗18.4万尾,育成放流
态的动态可控,成功解决拱坝在设计、实施、初期 13.3万尾,总成活率超过70%,其中包括合格达氏
运行阶段的关键技术问题,确保溪洛渡大坝的安全 鲟5…000余尾和2万余尾胭脂鱼鱼苗。为避免库区网
高效。此外,该技术还第一次创建全生命周期拱坝 箱养鱼破坏库区水体环境,三峡公司每年组织在水
全景信息模型(DIM),并研发拱坝智能建设与运 库放流四大家鱼鱼苗,积极倡导生态渔业,目前已
行信息化平台(iDam)。目前,溪洛渡拱坝已经 累计投放家鱼鱼苗60万尾。
历3年的蓄水运行,原型监测成果表明,各项指标 作为金沙江上第一座建成投产的巨型水电
均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认 站,向家坝电站装机达到了640万千瓦,多年平均
为,这项成果不仅提高溪洛渡工程建设质量,还 发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向家坝每年生产的水
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据悉,仅溪洛渡大坝 电,可以节约标煤1…02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
冷却用水一项就节约3…000多万方,节约投资5…000 排放2…500万吨。
多万元。 向家坝电站不但装有目前世界单机容量最大
智能大坝建设是未来水电发展的大趋势,溪 的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而且建有世界跨度最大的
洛渡工程引领着世界高拱坝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 地下发电厂房。电站生产出的强劲绿色水电源源
建造模式和工程建设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普及发展, 不断送到华中、华东地区,成为云南省能源保障
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科技成果的应用将逐步拓展 网建设中的骨干清洁电源。截至2016年3月5日,
至拱坝水电站整体、其他坝型水电工程乃至其他行 向家坝电厂连续安全生产1…469天,电站累计发
业,实现工程建筑应用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协同管理 电近830亿千瓦时,相当于为社会节约标煤消耗
与智能建造。溪洛渡电站建设中开创的“300米级 2…7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64万吨,为云南
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正在金沙江上游 省乃至中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
另外两座巨型电站白鹤滩、乌东德以及华电集团藏 供有力支持。
木电站等工程推广应用,有效解决大型水电工程建 向家坝电站一共有十大世界之最。向家坝从
设高质、高效、精细化施工难题,直接经济效益约 设计开始就朝着推动中国水电绿色发展方向努力,
243亿元。 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很多重要成果都已在中国水电绿
二、向家坝推动中国水电绿色变革 色发展中广泛应用。为了在水电站建设中探索绿色
为了让向家坝水电站上、下游特有生物种群 路径,积累绿色经验,向家坝电站建设过程中建成
更好地延续,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每年都要向 使用了世界上最长的带式输送机输送线以及国内水
大坝下游投放包括达氏鲟、胭脂鱼在内的长江特有 电建设最大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统,每小时可以从30
珍稀鱼苗十余万尾。这是向家坝电站推动中国水电 千米之外的灰岩骨料场运送3…000吨骨料。这不但
实现绿色变革的重大创新,这个创新延续了大坝上 节约成本,减少汽车运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且长
下游金沙江乃至整条长江的生物种群,有效维护电 皮带式输送机布设于隧洞内,减少汽车运输需修建
站库区生态系统。 公路而占用耕地,更有利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金沙 三、“西电东送”大提速
江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于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累计
2008年建成投入运营,到现在累计放流的长江珍稀 达3…180亿千瓦时。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已形成“八
特有鱼苗超过100万尾,电站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维 回交流、八回直流”共16条500千伏及以上大通
持放流站的运营。放流站占地2.67公顷,除了供办 道,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超过18…440
公和科研用的综合楼外,绝大部分土地用来建设鱼 万千米,送电规模超过3…500万千瓦。
类繁育车间和科研、科普等配套设施。目前,该增 “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将建成±800千伏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