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193
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
池草海区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2016年以来, 面,具有适用性强、技术简捷、效率高、成本低等
组织清退草海周边水(鱼)塘98个;实施新运 特点。
粮河、老运粮河入湖河口前置库水体净化生态工 该项目由云南广工云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
程、滇池外海北部水体置换通道提升改造工程、 心实施,示范系统采用广东工业大学GER微生物酶
西岸尾水及面源控制工程建设。草海和入草海河 反应污水处理先进技术,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
道水质得到持续改善。 产生的污泥处理难、使用化学絮凝剂而导致的中水
不可触摸、设备复杂操作困难等问题,这项技术具
【蓝藻控制成效】 有相当明显优势。并且GER微生物可控自我固定繁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杨峥),2016年, 殖,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再添加任何菌种及营养液。
在昆明滇池大坝草海部分水域仅出现轻度蓝藻水华 该系统成功运行,为云南省污水处理厂生态污水系
富集,重度蓝藻水华没有发生。 统改造以及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新的示范。
近几年来,每到6、7月份,受气温、水温及
气象条件变化以及水体本身营养状况和水生生态系 【新开工29件骨干水源工程】
统状况的相互作用,滇池外海以及草海水域、河道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胡晓蓉、杨建
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富集情况,特别是外 华),在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
海北岸更是蓝藻水华集中爆发的重灾区。 各部门紧密结合云南水资源实际,扎实推进水网建
为了治理滇池外海北部沿岸蓝藻,昆明滇池 设各项工作,实现水网规划、建设的突破性开局。
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2015年发生重度蓝藻后开展对 2016年开年以来,全省新开工29件骨干水源工程,
滇池外海北部水体置换通道的提升工程,进一步增 为历年同期新开工项目数量之最。
强该区域滇池水体置换能力和水动力,进而起到减 2016年6月23日,水利部、云南省政府联合印
少和控制该区域的蓝藻水华富集效果。从2016年同 发《云南省供水安全保障网规划》。该规划围绕提
期该区域蓝藻水华发生情况看,滇池外海北岸蓝藻 高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保证率、恢复中小河流生态供
控制产生明显效果;而且出现在草海部分水域的蓝 水、发展扶贫灌溉的目标,重点突出供水安全保障
藻水华也属于轻度,相关管理部门开展积极的清污 网在全省跨越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有效
控制处置,使污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从滇池治理 发挥供水安全保障网建设在稳定全省经济增长中的
的成效看,滇池水质呈现逐渐转好的趋势,特别是 拉动性、支柱性作用;注重发挥供水安全保障网在
从2008年至2016年来的蓝藻水华发生情况统计看, 改善民生中的普惠性、获得感。
蓝藻水华发生的时间逐渐推后,持续时间在缩短, 围绕云南“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经济社
发生水域面积也在逐年减小。 会发展总体布局,《规划》提出“一轴一带五片”
的供水安全保障网构架。“一轴”指滇中引水工程
【首个可触摸中水回用示范系统建成】 及配套工程,“一带”指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施铭),2016年7 “五片”分别指滇东北、滇东南、滇西、滇西北和
月,云南省首个城市污水再生高标准可触摸中水回 滇西南片。“一轴一带五片”的供水安全保障网构
用项目示范系统建成并成功运行。水质监测数据表 架从全省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特点,与全省经
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四类水水质标准。 济战略格局紧密结合。在工程布局方面,以滇中
该项目是云南省科技厅支持的重大专项 引水工程为骨干,以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GER生态污水及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工艺改进研 为依托,以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和水系连通工程
究和应用示范项目”的子项目,位于昆明城市污水 为支撑,以扶贫灌溉工程为基础,构建供水安全保
处理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水质净化厂内,是该厂 障网。
污水改造示范配套项目工程。GER微生物酶反应污 全省供水安全保障网建设实现开局良好,成
水处理技术利用多级可控繁衍的微生物群进行污水 效显著。2016年,全省新开工29件骨干水源工程,
处理,不需要化学添加剂,是完全生态化的环保污 为历年同期新开工项目数量之最。全省在建的大中
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高浓度养殖废 型和重点小型水源工程达266件,全年预计完成投
水、垃圾渗滤液、高标准中水回用、湖泊治理等方 资35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