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6 - 石林年鉴2017
P. 456

SHILIN 年鉴

               石林 YEARBOOK
             2017
            不检讨自己,居然抱怨说:“菩萨啊菩萨,我供了你这么多                          为人民服务,其内在的要求必然是“为人民花钱”。“三公
            年,你也不保佑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了坏事要得                          消费”之所以长期饱受垢病,实质是纳锐人的钱被“掌权
            到好的报应是不可能的。普通群众烧香拜佛,某种程度上是                          者”用来为自己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以及由此引申
            为了寻求心理安慰;贪官也拜佛,估计就是因为心中有鬼,                          出的为谁花钱和如何花钱的问题。
            内心恐惧,想借此求得一种超自然力量的庇佑,给自己那颗                              关于花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米尔顿·弗
            肮脏、惶恐的心灵寻找寄托和归宿吧。                                   里德曼教授有过精辟的总结。在他看来,花钱办事不外四种
                人在本质上的自私性决定了人要向外索求,而人性贪                         模式:一是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
            婪的无止境决定了行贿受贿的无尽头和习以为常。如此看                           二是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三是花
            来,行贿受贿就很有些历史了,并沿袭着历史的惯性传承至                          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四是花别人
            今——对抗如此功利而庸俗的传统,不但需要超常的勇气,                          的钱给别人办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这就是说,花
            并且要自己行得正、站得直,也因之如此,纪委、检察院这                          自己的钱,不论是给自己办事,还是给别人办事,一般都会
            样的反腐机关,就成了某些人所说的“得罪人”的机关,从                          精打细算,减少浪费,其中,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效率最
            事着“得罪人”的工作。                                         高。而花别人的钱,无论是给自己办事,还是给别人办事,
                话又说回来,得罪就得罪吧,如果不得罪少数人,岂不                        一般都不会精打细算,而是多多益善,其中,花别人的钱给
            就得罪了渴望公平正义的广大人民群众。                                  别人办事最为浪费。
                                             2011年1月17日             政府不是企业,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显然是属于花别
                                                                人的钱。因利己之人性,政府及公职人员在“为别人花别人
                           03 为人民花钱                             的钱”的时候,如果缺乏监督,必定会转变成“为自己花
                                                                别人的钱”——说严重点就是腐败。如果某人权力在手,
                随着舆论关注点的不断转移,热炒了一段时间的“三公                        能够花公款请客吃饭、公款送礼拉关系办自己个人的事又
            经费”问题在大部分中央部门公开相关信息后已逐渐淡出公                          不受制约,这场面一定搞得风风光光、大大方方,花多少都
            众的视野。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中旬曝光的湖北                          报销,这不就是以权谋私吗?所以,“为别人花钱”的模式
            省委第六巡视组13人在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巡视20余天花费80                       需要监督。
            余万元和国庆长假期间楚雄州农业局执法支队支队长赵朝魏                              为人民服务,就应该光明正大地为人民花钱,像四川
            私驾公车远赴老挝“跨国执法”的新闻,再次引发公众对公                          省巴中市白庙乡的财政“全裸”,甚至像大多数村委会公开
            务招待和公务用车问题的热议。                                      财务收支那样,把账本亮出来,“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
                “湖北天价巡视事件”曝光后,湖北省纪委迅速展开调                        白”,何乐而不为之。而花钱像做贼一样,一边高喊着“厉
            查,澄清相关事实,并就第六巡视组在秭归巡视期间存在纪                          行节约”,一边又遮遮掩掩地公款大吃大喝、偷偷摸摸地公
            律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严、违反巡视工作规定的问题进行                          车私用、鬼鬼祟祟地公款旅游……提心吊胆,不敢见光,害
            核实,分清责任后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楚雄州委、州                          怕被群众放到网上出丑围观,以致被纪委查处“算账”,如
            政府在“出国农业执法车”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赵朝魏先                          此心态,情何以堪!
            行作出免职处理,并于10月13日给予赵朝魏留党察看一年和                            为人民花钱,受人民监督,这是花钱经济学背后的逻
            行政撤职处分,其他5名相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处分。                            辑。政府运行和执行公务离不开经费保障,但花钱必须办
                一边是中央部门顺应形势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主                        事,必须讲求效率。中央各部委公布“三公经费”之后,为
            动接受社会监督,一边是无孔不入的网民自发“找茬”形成                          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公布“三公经费”做了示范,不少地方政
            “千夫所指”的舆论热点和围观压力,由此不难看出,无论                          府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公开“三公经费”是加强廉政建
            主动还是被动,公开还是不公开,愿意还是不愿意,公众对                          设、遏制权力腐败和社会不正之风的有益尝试,是打造“阳
            “三公经费”穷追不舍的批评和对“权力行使”无处不在的                          光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必须迈
            监督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公职人员不得不面对的另一重压力。                          出的关键一步,同时也为“民主监督”创造了重要平台。
                “三公经费”的原意是为了公务而进行的消费,花纳税                        “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而只有信息公开了,公
            人的钱为公众提供服务,本是再正常不过。然而,如果公务                          众才能知道政府的钱是怎么用的、用得是否必要、用得是否
            消费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公费旅游或出国太频繁,公                          有效。
            车消费太离谱,公款吃喝太惊人,以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如何区分“为人民花钱”还是“为自己花钱”,一个最
            那么再动听的“廉政”承诺、再“节俭”的公仆形象,也难                          直观的标准,那就是“三公经费”有多少是花在为人民服务
            以获得公众的信任。                                           上,有多少是花在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自己服务上。政
                服务是必须讲成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                        府花了多少钱,为百姓办了多少事,这是衡量一个政府公共
            个崇高的宗旨,向来被视为政府和公职人员必须坚守的一种                          服务是否优质高效的重要标准。“三公经费”的公开,既是
            道德追求,却有不少人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学含义——                          一次“交账”,也是一次检阅。花了最多的钱,办了最少的
            376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