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罗平执政纪要2015
P. 153

重大发展 

      一是加大生物资源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力度。着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生态天香型”烟叶
生产基地,实现年产值9亿元以上;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菜籽油加工基地,实现年产值6亿元
以上;建设(板桥)国际小黄姜交易市场,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建设全国最大的县级蜂
产品加工交易基地,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建设全省最大的(万峰湖)高原生态鱼养殖加
工基地,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建设全省最大的高粱酒生产基地,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
同时大力研发姜酒、姜茶、姜饮料、姜蜜乳等系列产品,发展金银花等生物制药产业,建设
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目前,包括粮食、油菜、生姜、水产、畜牧、蔬菜、中药材等在内,
全县亿元农业产业已达10个。全年收购烟叶65.96万担,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实现产值
10.12亿元,实现烟叶税2.23亿元。二是注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品牌。重点培育壮大万
兴隆生物科技、新海丰渔业、君和酒业等56家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
工企业8家。成功打造了“罗平菜油”、“罗平小黄姜”、“罗平黄山羊”3个国家地理商标
和“高原尚品”、“醇自然”、“滇王老窖”、“罗平蜂蜜”等省市名特品牌。三是多元发
展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建立优
质小黄姜生产基地15000亩、油菜籽生产基地50000亩;君和酒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建
立优质高粱基地3万亩;新海丰公司采用“公司+基地+渔户”形式,建成规范化钢架网箱近
2万多个700余亩,每年可提供优质罗非鱼原料6万吨;大天种业采取规模流转土地和“包种
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建立优质玉米种源基地21270亩,每年为农户带来增收1000
余万元。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科技兴农”。罗平小黄姜栽培技术规程、双低油菜
生产技术标准等5个地方技术标准已成为代表云南生姜、油菜行业的地方标准,“罗单”、
“大天”系列玉米杂交品种、姜酒发酵、生姜保鲜贮藏、生姜乳膏制备等自主研发品种和技
术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生产发明专利。万峰湖三江渔业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等九部委评定为
“2014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县水产站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
广示范站。

      (二)立足工业主战场和园区主阵地,打造区域性生物资源、石文化、新兴能源生产加工
出口三大基地,实现工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市场主导、轻重失衡向比例协调、低附加值向高附
加值、规模数量向品牌质量、分散向聚集的转变

      一是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加大工业扶持和服务力度,制定出台县级稳增长“33条”措
施、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深入企业开展“五访五帮”活动,“一企一策”帮助研究解决
困难问题。着力夯实锌电股份公司、万兴隆生物科技、君和酒业、爨玉石材、东源煤业、
大瑞煤业等工业龙头企业发展基础;稳步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矿井数将从27对减少为
18对,产能由174万吨/年提升到432万吨/年。二是加快实施工业重点项目。投资35.9亿元的
鲁西背靠背直流异步联网工程扎实推进;投资15.9亿元的阿岗风电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预可
研;投资14亿元的西南名贵石材加工贸易基地和投资6.9亿元的金花油脂项目进展顺利;投资
2亿元的含锌渣综合回收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三是全力推进园区软硬件建设。8
家小微企业成功纳规,政府搭台促银企合作融资2.8亿元。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近13.53亿元,
入园企业44户,长青大道、金鸡路、望城路等园区骨干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污水处
理厂建设、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修订等工作稳步实施,县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
级工业园区,长青片区被认定为省级生物产业示范基地,被省市列为石材产业重点发展
县(市)。

                                                                                                                       - 123 -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