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9 - 昆明年鉴2017
P. 439
社 会 2017
【转移性净收入】 2016年,全市 调失业保险,对稳定促进就业,对企 地流转加快,土地租金收入拉动增
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7 511.01 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起到积极作用。 收,同时集体分红的增长也是财产性
元,增加543.93元,增长7.80%,占 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部分农村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 【经营净收入】 经营净收入是农村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占地补
20.40%。离退休职工养老金逐年增 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与上年相比有 偿使收入分红增加。
长,职工养老金已连续12年增长, 小幅增长,增速为1.40%。2016年,
2016年平均增长6.50%。9月,机关 昆明市农村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为 【转移性收入】 2016年,农村居民
事业单位调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 5 100.94元,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转移净收入为662.11元,较上年同期
员月增加560元,离休人员月增加800 中的占比为40.60%,仅次于工资性收 的642.27元增长3.10%,拉动农村居
元,各地足额按时发放城乡居民基本 入的占比,拉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民可支配收入增长0.17个百分点。社
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增长0.62个百分点。猪肉、蔬菜、花 会保障水平提高,使转移性收入稳定
退休金及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上调和政府 卉等价格不同程度上涨。一季度部分 增长;扶贫攻坚政策的落实,有利于
对各项民生支出的逐年增加,使居民转 县区蔬菜价格涨幅甚至达到近10年来 农村贫困居民增收脱贫,增加农村贫
移性收入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最高水平,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收入增 困地区的转移性收入;惠农政策到
加。各县区相继引进推广鲜食玫瑰、 位,促进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加。
农村居民收入 猕猴桃、万寿菊、红星大桃、蓝莓种 (王立荣 林 涛)
植,大棚蔬菜、优质茭瓜、鲜切花、
大树杨梅、核桃、板栗、葡萄、苹果 民 族
【工资性收入】 2016年,昆明市农 等高原特色农业品种的种植面积也不
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 断扩大,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有
5 802.03元,相较于上年的5 057.42元 力带动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同 【少数民族概况】 2016年,昆明市
增长14.70%。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 时,土地经营流转政策改革、林权改 有3个自治县、4个民族乡、333个少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最高,达 革等一系列政府利好政策的颁布,特 数民族聚居村。至年底,少数民族户
46.20%,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6.50个 色旅游业的部分兴起,加上近年来家 籍人口886 904人,较上年增加13 281
百分点。随着经济起暖回升,逐渐向 庭式农家乐和林下经济带来的红利, 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5.84%,
好,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增加、工 都使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增加0.12个百分点。有54个民族成分
资收入有所增长。各级政府采取多项 (56个民族成分中无塔吉克族、珞巴
措施,加强就业信息对接与发布,加 【财产净收入】 2016年,农村居民 族),9个世居少数民族(分别是彝
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有效促进农民工 财产净收入为989.91元,较上年同期 族、回族、白族、苗族、傈僳族、
的就业。各类园区都将落地企业吸纳 的714.08元增长38.60%,增速位居农 壮族、傣族、哈尼族、布依族),
城乡劳动者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村四项收入之首。拉动农村居民可支 人口排序第一是彝族,有463 122
通过提高“就业贡献”奖励标准和下 配收入增长2.40个百分点。各区县土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2.22%;
第二是回族,有166 204人,占少
2016年昆明市农村居民四项收入比重 数民族人口的18.74%;第三是白
族,有86 87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9.80%;第四是苗族,有55 960人,
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31%;第五是
傈僳族,有20 511人,占少数民族
人口的2.31%;第六是壮族,有17 354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96%;第七
是哈尼族,有16 470人,占少数民族
人口的1.86%;第八是傣族,有15 968
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1%;人口
最少的依然是布依族,有4 910人,
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55%。少数民族
地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7%,全市少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