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4 - 宣威政协志
P. 564
宣 威 政 协 志 (1984 ~ 2014)
XUAN WEI ZHENG XIE ZHI
政协主席联系会,有效地宣传了宣威,树立了宣威的良好形象。2004 年与贵州威宁县政协协商共建姜
格友谊桥,连通了宣威阿都至威宁龙场的出省通道。2005 年 7 月,邀请韩国献爱心服务团一行 10 人,
到普立为群众义诊 200 余人,发放 3 万余元的药品,受到了群众的好评。2005 年与会泽、沾益县政协
协商,三县(市)共同投资 250 余万元建成“同兴桥”,促进了宣威、沾益、会泽交界处经济共同发展。
2007 年与威宁县政协协商,两县市对等投资 400 余万元,建成“新都大桥”,打通了宣威双河与威宁
金钟镇的出省通道,实现了两岸群众千年的梦想,促进了当地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与威宁县政协协商,
解决了宣威得禄、威宁哲觉两乡之间引水、修路、边界争议等多年的遗留问题,使小营至居乐的公路
得以修通,促进了两地群众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与水城县政协共同在普立乡召开边界和谐联谊会,
商定了“营造两岸好环境,治安联防保平安,动物检疫促发展,跨省供煤解民忧”的合作协议,解决
了宣威普立与贵州水城县坪寨、都格、基场乡因开发界河北盘江水资源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了
市委原书记李正阳的充分肯定,在《政协简报》上批示“政协联谊,人民受益”。
(六)关注热点,为保稳定解难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旋律,政协责无旁贷。市政协高度重视全市改革发展进程中
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共接
待群众来访 300 余人次、来信 400 余件,所反映的大多数问题均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帮助解决,部分典
型案例、“疑难杂症”,则商请有关部门共同办理,为和谐宣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 2005 年 4 月和
2006 年 10 月接待的海岱镇代坪村和西宁街道袁屯村的两桩土地纠纷案,当事人均上访 25 年未果,市
政协摸清情况后,召集公、检、法、司、农业、土地等部门共同处理,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处理海
岱代坪土地纠纷所形成的《一桩土地维权案》调查报告,上报市委后,市委原李正阳书记召开第 45 次
常委会进行专题讨论,并以《市委工作通讯》印发全市。
(七)关注民生,扶贫济困献爱心
市政协不仅关注热点,而且关注冷点,不搞锦上添花,坚持雪中送炭。当听到格宜翠华小学
年久失修已成 D 级危房,学生不能在室内上课的情况,及时到实地查看,并向市委主要领导做了
汇报,引起市委的高度重视,责成分管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召开现场办公会,投资 69 万元
拆除重建。在为宝山乐红小学有父母双亡、父母双残或单亲特困生 30 名、占在校生 10% 的情况
震惊之余,及时与宝山委员活动组、城区部分政协委员商议,共同捐资 35400 元,帮助他们完成
学业。田坝四坪村二台坡自然村 63 户 230 人,在山高坡陡谷深的山腰上,生活十分贫困,交通
不便制约着村民脱贫致富,政协深入该村走访调查后,商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了 20 万元雷管炸药钱,
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近 5 公里的村组公路。为救助普立籍贫困学生完成高中以上学业,市政协
经过认真思考,与普立籍在外工作、经商的有识之士反复研究,达成共识,2007 年 3 月 31 日成
立了普立乡助学会,开创了宣威法人社会团体专业助学的先河,仅助学会成立当天,就有市人民
医院等 7 家单位、郭君稳等 111 名个人向助学会捐资 43.08 万元。与龙潭镇党委、政府研究,并
安排龙潭籍的范光志副主席帮助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龙潭镇助学会于 2007 年 12 月 22 日
成立,在政协委员刘顺平、徐发跃的带动下,已筹资 170 万元,将对龙潭构建和谐、兴教育贤起
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