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中共禄劝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160
2017 年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执政纪要年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执政纪要
2017
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和解读,切切实实把脱贫政策讲透,
真真正正把群众心头焐热。
二、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一)要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
要因地制宜,对村寨文化氛围营造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论证。我县根据省、市关于村寨文
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突出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既尊重群众意愿,
体现保护和发展结合,又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村寨文化氛围营造,从而使保护与发
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与亮点工程。
一是根据各村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地质地理条件,统筹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
态环境、民族区域特色等情况,因村打造村寨文化。比如在中屏镇芹菜塘、翠华镇出水箐等苗
族村落重点打造苗族特色文化,在中屏镇火本彝族村落打造彝族特色文化等,增加当地群众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研究发掘及融入彝、苗等民族文化艺术图标和民
族特色建筑符号,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宣传中配有彝、苗文字
解说,营造浓郁的民族村寨特色氛围,在建设发展中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切实提高了村寨文化
的品味。三是坚持村寨文化建设与省级文明交通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及民族文化建设、美丽乡
村建设、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努力培育形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乡村
旅游模式,在扩大禄劝民族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使村寨文
化建设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德政工程,造福少
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工程。比如在中屏镇植桂村委会,以村寨文化建设为平台,以积极、向上、
鲜明的墙体文化宣传为先导,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为载体,谋划树立“全
域旅游”理念,期望能走出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二)要因事施策、激发内生动力
在村寨文化建设中,要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突出文化的熏陶作用,为群众带去文化红
利的同时激励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逐步改变群众消极等待、安于现状的心态,树立自强不息、
奋发有为的文明新风尚。
一是组织创作《扶贫新歌》等一批紧扣脱贫攻坚主题、展示时代风貌的小品小戏在县城和
各乡(镇、街道)巡回演出 15 场(次),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提高了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政
策形势、目标任务的知晓率和认可度。二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特点,依托“花山节”“火把节”
等重要节日,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大力宣传“自己动手、自力更生”
的脱贫精神,引导群众转变消极的思想观念。三是结合整族推进工作,创作了一批如“鱼儿离
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脱贫致富离不开共产党员”“天上不会掉粑粑,勤劳能把穷根拔”等
有特色、接地气、通俗易懂的彝、苗文宣传标语,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同胞的高度认可。同时,让村规民约、村民“心愿”上墙,形成人人想过“好日子”、个个参
与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由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牵头并出资,组织书法协会撰写脱贫攻坚
相关对联上万幅,在贫困群众乔迁新居时进行赠送和帮助张贴,营造喜庆、积极向上、全民奔
赴好日子的节日氛围。五是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宣传队伍,积极带头参与宣讲活动,运用
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阐明观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风尚传播宣传与脱贫攻坚、苗族
文化有机结合,脱贫攻坚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氛围热烈、密度适中。同时,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家居环境改善、村风文明培育”三项农村文明提升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
化生活,着力解决好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的问题,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齐推进、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