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7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树,民国时期曾获国民政府3000银两之奖金。
新中国成立后,谌湛溪先后担任贵州大学、贵州工学院、昆明工学院教授。1956年秋退休,
定居贵阳。1958年因心脏病医治无效辞世。有诗集《柏余集》和《大学补缺》等论著遗世。
王渭宾
王渭宾(1883~1944),名宝璜,清末大定人。名医,一生以济世治人为素志,时人书“故
行慈善非慈善,不是菩萨乃菩萨”一联赞美其德行。王渭宾每有诊断,必载诸日记,对脉象、
病情、方剂分别初诊、复诊详记。1938年,王渭宾将积累30余年的诊断记录,分门摘抄,精选
其代表性病例汇编为《诊断摘抄》10卷,被人誉为“真足补吾黔艺文志的缺陷而启吾黔医药撰
著之先路”的医著。1944年卒。
杨和林
杨和林(1883~1952),女,清末毕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随父在成都、叙永等地
读书,年长回毕节,任毕节县两级(高级、初级)女子小学校长。192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以“教育救国”为己任。1924年毕业
后,到厦门任教,后又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教书,曾任南洋槟榔中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
后,杨和林重返毕节,任毕节县立第一女子小学校长。1943年,改任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教师。
在毕任教期间,杨和林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毕节解放后,杨和林不顾年老体弱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耐心
教诲,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学生。凡是杨和林教过的学生,都把其作为良师益友,经常拜访,
向其请教。杨和林终身未婚,潜心钻研教学,直到临故前还坚持上课,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
献给毕节的教育事业。1952年,杨和林病故于海子街区观音桥小学。
穆永康
穆永康(1885~1941),又名穆永保,字守先,清末毕节亮岩太极人,人称穆司令官,是清
末民国初年黔军进步军官之一。穆永康幼年家境贫寒,其父穆肇基虽有兄弟4人,但因饥饿和
疾病先后夭折3人,唯父亲一人活下来并有后。穆永康兄弟3人,自己居长,两个弟弟为“双胞
胎”,但其中一个弟弟也过早夭折,另一个弟弟成人后,在老家务农,为父母养老送终。
穆永康家虽贫穷,但父母开明。自懂事起,就被父母送到私塾里读书。穆永康聪明,学习
成绩最好,深得私塾先生的喜爱。毕业后,1906年初,穆永康来到贵阳,以优异成绩考上贵州
陆军小学堂第一期。1909年,穆永康毕业时,正逢贵州自治学社如火如荼地掀起革命运动。贵
州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张百麟、周素园等人于1909年接受孙中山同盟会的革命思想,由平刚
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