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11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1966~1975年,彝文翻译中止,罗国义被解聘。1976年,恢复彝文翻译,罗国义再度受聘。1981
            年后,译就《奴仆工匠记》《宇宙人文论》,并承担《西南彝志》汉文版总编;主持编写《彝

            文字典》。同时,编辑《汉彝常用词典》。1981年,受中央民族学院之聘,清理彝文藏书2000
            余册;担任中央民族学院82级彝文文献课教学,负责《爨文丛刻》增订本及《宇宙人文论》的

            责任审定,为国内外学者翻译彝文参考资料。1986年3月病逝。


                                                        蓝芸夫



                 蓝芸夫(1910~1994),又名蓝运富,字仁伯,清末黔西打鼓新场人。1926年,就读于贵阳

            省立第二中学,追求进步,参加马列主义读书会。1929年回打鼓新场,先后任打鼓新场一小、
            二小校长,宣传革命思想,启发教师投身进步活动。1935年,与林正良创办金沙图书馆,开启

            民智,1937年,秘密组织打鼓新场文艺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阅读革命理论书籍和其他进步书
            刊;成立乡村教育团,下乡教农民识字,宣传抗日救亡和反对封建主义。1938年10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次年初,任中共黔、大、仁中心县委书记。1940年初,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下令逮捕
            蓝芸夫,中共贵州省工委安排其转移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陕甘宁边区文协任学员、教员和
            党支部书记。1946年,任新华社编辑。1954年8月后,先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兼副教

            授,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顾问。1982年离休。离休后,仍为北京大学和家乡建设建言献策,
            贡献余力。著有诗集《亲戚情话集》。1994年病逝。



                                                        缪正元



                 缪正元(1910~1997),又名缪伦,别名李则生,清末毕节人,其父缪桂卿为毕节电报局
            创建人。1923年,缪正元小学毕业后,即进入毕节电报局作报务见习生。1926年,缪正元的大

            哥缪象初(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在武汉工作)带缪正元在汉口二中读书。1927年,经汉口二中
            教务主任杨献珍(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介绍加入共青团,同年底考入上海江湾国立劳动大学中
            学部公费就读。1931年,任上海沪西区共青团区委发行部部长,参与曹荻秋主持的“社会科学

            研究会”“觉人书店”和出版《世界音乐全集》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与在沪东区团委工
            作的林青组织朝阳音乐社,在沪东、沪西的工人中开展演唱革命歌曲活动。其间,由团员转为

            中共党员。1932年,因叛徒告密,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入狱。出狱后同林青返回家乡毕节开展
            革命活动。同年冬,参与林青等建立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组织毕节城区中小学进步师生,

            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次年春,与林青介绍秦天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毕节党支部。1934
            年夏,受组织指令,打入黔军103师担任电台分队长。1937年,随103师参加上海淞沪抗战、南

            京保卫战。后与队伍失散,转移到汉口,任长江局青救会总务部长,与中共党组织接上关系。
            1928年5月,国民政府重建103师,缪正元重返103师;10月后,经组织安排,缪正元先后在延安
            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鲁艺学院学习。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报务员、中原局刘少奇电台台长、



          3872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