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327
第二十三篇 体育 卫生
足球运动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柏格理在威宁石门坎创办光华小
学,开辟足球场,开展足球教练和运动,开毕节地区足球运动之先河。其后,石门坎教会各支
堂开办光华小学分校,足球运动亦随之遍及石门坎教区。1936年,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带足
球队到威宁和石门坎足球队比赛。1941年,毕节中学校长王桂浑倡导在小校建立简易足球场,
开展足球竞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宁县足球运动得到不断发展。1956年,专、县以龙街区马踏、
天桥、新民的苗族青年为主,组成毕节专区足球队参加省足球比赛。1957年春节,石门坎中学
苗族足球队代表毕节专区参加省少年足球运动会比赛。1958年,专区体委以威宁苗族运动员为
主,吸收地直单位部分人员参加,组成毕节专区足球队,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贵州省选拔
赛,获第三名。1959年,这支足球队参加省举办的足球赛,获第二名。1964~1966年,专区体
委在毕节城关中、小学校组织十几支足球队,分小学生、中学生两个组进行训练比赛;京剧
团、毕节运输公司、军分区独立营亦组建足球队,参加中学生组训练比赛。1965年,黔西县
组建足球队26个。1966~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区内足球运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70年专区体委主任邓志达为足球专职教练,在毕节城区开展足球训练。1972年,毕节地区少
年足球队参加全省足球比赛,获第四名,1973年获第一名。1982年,毕节地区足球队参加省五
届运动会足球赛,获第四名;1983年参加省少年足球赛,获第三名。1982年后,足球运动广泛
开展。中小学生踢足球的人增多,城区机关和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少青年职工亦喜欢踢
足球。1985年2月,地区体委举办“新兴杯”(1986年改为“兴毕杯”)足球赛,6个队参赛。
1986年2月举办“兴毕杯”足球赛。1987年2月举办第三届“兴毕杯”足球赛,参赛队8个。1988
年2月举办第四届“兴毕杯”足球赛,参赛队16个。1989年12月30日~1990年1月9日,举办第
五届“兴毕杯”足球运动会,大方、黔西、织金、金沙县派队参赛。经过46场角逐,毕节二中
队、织金队、师专教师队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是年,由共青团毕节地委资助,组建毕节
“苗苗”儿童足球队。1990年寒假,苗苗足球队参加“贵烟杯”足球赛,获第六名。1991年10
月1~15日,毕节县教育局、县体委和团地委、地区足球协会主办毕节城区南桥“贝贝杯”小
学生足球赛,12支球队参加,240名运动员参赛。1991年12月21日~1992年1月5日,地区体育总
会、地区足球协会、团地委联合主办第六届“兴毕杯”足球赛,参赛队25个。
1958~1983年毕节地区足球队参加省赛成绩统计表
时间 运动会名 成绩 时间 运动会名 成绩
1958 贵州省足球运动会 第三名 1973 贵州省少年足球赛 第一名
1959 贵州省第一届运动会 第二名 1982 贵州省少年足球赛 第四名
1972 贵州省少年足球赛 第四名 1983 贵州省少年足球赛 第三名
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