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533
第十六篇 旅游业
主导机制;2.编制高起点地方旅游规划;3.制定发展旅游政策;4.抓好旅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5.抓好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旅游环境的不断优化;6.积极扶持旅游企业。使旅游成为可进入、可
停留、可享受、可体验的舒适、安全、健康环境。是年,地区旅游局制订实行机关科室和各县
市旅游局双向《目标考核责任制》。经年终考核,主要工作目标,均取得突出成绩,黔西、织
金县旅游局获一等奖。
2003年2月,召开全地区县市旅游局长会议,贯彻《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
快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县市把发展旅游事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后续产业来抓,并注重
检查、督办落实,是年,地区旅游局完成织金——黔西特色旅游区、威宁——六盘水特色旅游
区的申报审批,并经行署批准实施。是年9月25日,召开全地区旅游行业单位代表会议,成立毕
节地区旅游行业协会。
2004年,地区旅游局对全地区51家旅游企业实行旅游企业质量监督员制度,各旅游企业设
置1名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本企业的旅游接待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跟踪服务。地区旅游局首次
圆满解决毕节市城区参与千名老人长江万里游行,树立旅游行业部门依法办事良好形象。是年
初,地区旅游局拟定《旅游培训计划》,规范全地区旅游培训工作。是年6月,启动编制《毕
节地区洪家渡旅游区总体规划暨控制性详规》10月10~12日,中共毕节地委、行署在毕节洪山
宾馆召开全地区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以省发〔2002〕20号文件要
求,做好旅游发展工作。是年,毕节、黔西、织金、威宁、金沙5县完成旅游规划工作。年终,
地区旅游局在全省旅游业务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2005年,毕节地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
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调研和建设
力度,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完成省“十一五”红色旅游规划有关配合工作。2005年,地区旅
游局督促指导大方、纳雍、赫章县编制旅游发展规划;金沙、织金等县编制《化觉喀斯特自然
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麻窝村、红艳民族村、下红岩观光园、群建民族村、南湖景区(点)
编制旅游详规。按照省旅游局和地区发改局要求,报送《毕节地区旅游业“十五”计划执行
情况及“十一五”计划的发展思路》。2011年,成立大方油杉河管理委员会、赫章阿西里西风
景区管理处、大方慕俄格古城管理处、金沙冷水河管理委员会等景区(点)管理机构,形成景
区(点)“统一保护,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营销”的格局。毕节地区旅游事
业局历任正副局长:李忠连、杜娟、薛启和、刘亮琦、杨新江、吴万程、袁华、杨孝忠、戴淑
金、吴大敏、施正军。党组书记及成员:李忠连、杜娟、薛启和、刘亮琦、杨新江、吴万程、
袁华、杨孝忠、徐晨贵、戴淑金、吴大敏、施正军。纪检组长:徐时贵、赵艺。
行业管理 1994年6月,毕节地区根据《贵州省旅游行业管理暂行规定》《贵州省旅游涉外
定点单位管理实施细则》《贵州省旅游质监管理工作规则》规定,对申报定点涉外旅游单位、
企业实地考察,符合条件,依权限逐级审批上报;对定点涉外旅游单位、企业实行服务质量等
综合管理。1994~1999年,先后审批黔西水西宾馆、鸿雁酒楼、毕节宾馆、天河公园、金沙金
丰宾馆、织金东方之花酒店、毕节地区外事旅游车队为省级涉外定点单位;毕节市飞达根雕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