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119
第二篇 自然生态环境
竹、慈竹为主。
5.水生植被,分布在河流、湖泊、山塘水库中,有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
群落等类型,草海是毕节地区典型水生植被地。
栽培植被 栽培植被以旱地植被为主,湿地稻田植被次之。1.旱地植被:(1)作物栽培,
一年一熟作物组合型,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威宁县、赫章县西部、纳雍县和毕节县部分地
带,以荞麦、燕麦、马铃薯组合型为主,其中海拔1900~2300米以玉米、马铃薯、荞麦组合型
为主。二年三熟作物组合型,分布在海拔1900~2300米水热条件较好,人口稠密村寨附近。一
年二熟作物组合型,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地带,有玉米—小麦、玉米—油菜、玉米—马铃
薯、烤烟—油菜、烤烟—马铃薯作物组合类型,其中秋收作物常与黄豆、芸豆作物套种,夏收
作物中与豌豆、蚕豆、绿肥套种。
(2)栽培木本植被中,茶丛,各县有分布,以黔西、金沙县、毕节县为主;花椒,各县
市有分布,多栽于坡地、村旁和房前屋后;杜仲林,威宁县较多外,各县市有分布,以黔西、
大方、织金县为主;乌桕林,主要分布金沙县,黔西、织金县次之;漆树林,集中分布在海拔
1600~2000米山地,威宁、赫章县海拔2100米地带有少量分布,主要分布在大方、赫章县、毕
节县;油桐林,主要分布在金沙、黔西县;核桃林,各县有分布,威宁、赫章县居多;板栗
林,各县有分布,以威宁县居多;柑橘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赤水河谷和乌江河谷;
苹果林,各县有分布,威宁县中水镇为主产区;梨树林,各县市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威宁县牛
棚、中水、观风海、哈喇河和毕节县梨树镇;樱桃林,主要分布在赫章、纳雍县与毕节县交界
六冲河河谷地带;桃林,各县有零星分布,以威宁县哈喇河—牛栏江一带为主要分布地区。其
他栽培木本植被有李、杏、花红、石榴、枣等,多零星分布。
2.湿地植被。主要是稻田植被,全地区稻田主要集中于金沙、黔西县,次为织金县、毕节
县,威宁县最少。其作物类型分东部以湿生籼稻为主,中部属湿生籼、粳稻混合型,西部为湿
生粳稻型。作物组合有一年一熟单季水稻组合型;一年二熟组合型有水稻—小麦组合型、水
稻—油菜组合型、水稻—蚕豆或豌豆组合类型。
二 植被分区
东北部中山丘陵谷地常绿阔叶林、柏木林及茶丛区 本区位于毕节地区东北部金沙县木
孔—安底—禹谟一线以北地区。地貌类型属于大娄山的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地带。年均温在
13~16℃之间,最热7月均温23~28℃,最冷1月均温2.2~6.9℃,≥10℃的积温4000~5000℃之
间,降水量从西北部赤水河谷<900毫米向南增至1100毫米。天然植被除赤水河支流冷水河、油杉
河保存有原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其余地区均为次生植被。植被组成多以壳斗科、樟科、山茶
科、冬青科树种为主,并伴有针叶树马尾松、柏木,形成次生针阔叶混交林或人工马尾松林、柏
木林,石灰岩地带的藤刺灌丛与禾本科为主的草坡等多种植被类型。主要的经济林木有柑橘、乌
桕、油桐、茶;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黄豆;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