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昌宁县志
P. 128
昌宁县志 1978~2005
第二节 农业基础建设
一、土地耕作
1978 年,昌宁县有耕地面积 383841 亩,为历年最少。其中田 143803 亩、旱地 240038 亩,农业
人口人均占有耕地 1.48 亩。1980 年,耕地面积突破 40 万亩,为 402259 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 1.52
亩,为历年最高。1990 年,耕地面积 419326 亩,其中田 138699 亩、旱地 280627 亩,农业人口人均
占有耕地 1.44 亩。1999 年,耕地面积 436719 亩,为历年最高。其后,随着经济林果面积逐年增加,
以及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2004 年,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 1.34 亩,为历年最低。
2005 年,耕地面积 423013 亩,其中田 136675 亩、旱地 286338 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 1.36 亩。
昌宁县山区人口密度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对较大,垦殖率低,耕作利用率低;坝区人均占有
土地相对较少,垦殖率高,耕作利用率高。主要有 10 种土地耕种类型:一年一熟连作制,即每年只种
大春作物,主要种植玉米、甘蔗、荞麦等;一年一熟混种制,即温凉山区部分旱地每年只种大春作物,
主要作物(玉米)比例较大,间种作物(大豆、南瓜)比例较小、极不规则地混种于主作物株行空地
间;一年一熟连种间套制,即温凉、温热半山区、山区部分旱地每年只种大春作物,主要作物(玉米)
和副作物(大豆、红薯),按一定行、塘距,以条、塘播为主;一年一熟轮种制,即高寒山区及低热
地区部分地块每年只种一季,隔一二年又轮种不同作物,高寒山区以荞麦、马铃薯、玉米轮种,低热
地区常为玉米、甘蔗轮作;一年二熟复种轮作制,即在同一田地中,每隔一二年即改变小春作物品种,
通常轮种小麦、油菜、豆类、马铃薯、香料烟等;一年二熟平作直播复种制,即温凉、温热半山区旱
地和温热、低热坝区同一土地每年种两季,其中一季或两季都为直播,通常旱地大春种玉米,小春直
播小麦、豆类或油菜,水田大春种水稻,小春直播小麦、豆类或油菜;一年二熟平作移栽复种制,即
温凉、温热、低热平坝和河谷区同一田块每年种两季,两季均为移栽;一年二熟套作复种制,即高寒
山区旱地一年种两季,其中一季或两季均为套种,如在玉米地套种黄豆、萝卜、绿肥等作物;一年三
熟连作复种制,即温热地区同一地块每年收 3 季,如小春种植豆类、大麦或小麦,大春种植烤烟,烤
烟采收后期套种玉米;一年三熟连作制,即低热河谷地区同一田地每年耕作 3 季,如香料烟、水稻、
蔬菜连作。
1978 ~ 2005 年昌宁县耕地情况表
表 4-2-1 单位:亩
其 中 其 中
年 份 耕地面积 田 旱 地
水 田 雷响田 常耕地 轮歇地
1978 383841 143803 118049 25754 240038 186366 53672
1979 393453 142610 117244 25366 250843 192011 58832
1980 402259 141595 116036 25559 260664 199009 61655
1981 403746 141178 115884 25294 262568 199542 63026
1982 406457 140738 115705 25033 265719 201835 63884
1983 405679 140524 115863 24661 265155 202323 62832
1984 405781 140411 115845 24566 265370 202608 62762
1985 403967 139301 114709 24592 264666 202278 62388
【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