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易门年鉴2017
P. 60
! " $
#
!" #$% ! " # $
%"&% '"&%
位置,突出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培育形成跨越 引进培育一批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人才,打
发展新动力,提升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力争 造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
到 2020年,创新能力进入滇中县区先进行列,科 中小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农
技进步达到全省县区领先水平,建成国家农业科 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形成产学研融合的协同创
技园区。 新体系。
建设创新型园区。把园区作为产业升级和创 (三)坚持开放兴县,实现合作共赢。开放是
新发展的核心区,全面深化园区实体化改革,促 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富民兴县的关键举措。必
进园区开发建设向市场主体型、质量效益型转变。 须以更开明的思想、更开放的政策、更有力的措
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调整优化园区产业定位 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
和空间布局,加快园区土地收储开发及配套基础 放,加快生产要素集聚,构建开放、合作、共赢
设施建设,收储开发工业用地 1万亩以上,全面提 发展模式,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升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发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 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
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 移机遇,深化区域合作,主动对接与易门有优势
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陶瓷产品研发中心、野 互补的发达地区、产业园区、大专院校、科研院
生食用菌研发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 所,构建合作共赢关系,深度推进资源合作开发、
新型企业集聚、创新型人才汇聚、创新型产业集 产业联动发展、设施共建共享、人才技术交流,
群,打造技术创新高地,构建集聚创新驱动要素、 借风扬帆、借船出海、借鸡生蛋,提升发展活力。
引领工业经济创新、带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创新型 坚持 “引进来”与 “走出去” 结合,大力发展外
园区,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省级重点园 向型经济,发挥县内有色金属、陶瓷建材、特色
区。力争 2020年园区产值突破 300亿元。 食品加工、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比较优势,引导
发展创新型产业。依托云南省铜冶炼中试基 县域企业参加 “南博会”、 “东博会”等展会,办
地、稀贵金属冶金新技术研发试验基地、贵金属 好野生食用菌交易会,支持县域企业扩大对外经
资源再生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贵金属资源 济技术合作交流,拓展外贸进出口业务,开拓国
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有 际国内市场,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宣传推介
色金属、陶瓷建材、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科技创 易门,推动易门产品 “走出去”、优势资源 “引
新和技术改造,全面提升精深加工、产品开发、 进来”。
品牌创建、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 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始终坚持政策一宽再
级。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为重点, 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
实施重大科技和关键技术攻关,以技术创新支撑 造,激活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国家资源
新兴产业发 展。围 绕 畜 牧、林 果、蔬 菜、烤 烟、 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
粮油等农业优势产业,建设一批集科技示范、技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省级试点等政策叠加
术创新、辐射带动、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科技 效应,努力把易门建成投资环境最优县。开展好
示范园。以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和高原特色农业示 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集市场准入、
范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建设项目审批两大领域行政许可权为一体的集中
培育创新型企业。落实企业人才开发激励措 审批机制,深化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改革,实行一
施,支持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 门服务集中审批,打造审批时限最短、办事效率
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攻关和科技创新孵化,共建产 最高县。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全程帮办代办,健全
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 重大项目 “一事一议”、 “一企一策”机制,全力
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大师工作 为客商提供一对一 “保姆式” 服务,零距离服务
室等创新型组织。支持易门铜业、贵研资源、林 企业,零折扣执行政策,确保企业无干扰经营、
缘香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促进超达数控、 项目无障碍施工,构建企地和谐关系,营造亲商、
康源菌业、新昊科技等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 重商、爱商、护商环境,把易门打造成投资兴业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