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0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6
P. 570

2016
                  中共宣威市委             ZHI ZHENG JI YAO
                   ZHONG GONG XUAN WEI SHI WEI 执政纪要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奋力实现从“穷山恶水”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普立乡党委2016年工作纪要


                                                        普立乡党委




                   2016年,普立乡党委在宣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认真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围绕“生态立乡、基础强乡、产业兴
              乡”的发展思路,以打造“生态旅游之乡、特色产业之乡”为奋斗目标,继续夯实基础设施,培育

              特色产业,突出精准扶贫、旅游开发、科教兴乡、构建和谐的工作重点,继续推进党政自身建设、
              民主法治建设,抢抓机遇,凝聚力量,注重落实,全乡呈现出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民生进一步改
              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执政成效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2亿元,同比增16.98%;农村经济总收入3.32亿元,同比增47.5%;地方公共

              财政预算收入6323万元;税收收入716万元,同比增25.39%;固定资产投资达2.8亿元,同比增1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4亿元,同比增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90元,同比增2.79%。
                   (一)千方百计抓产业,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坚持聚焦产业、谋划产业、狠抓产

                                                                       业,主打生态特色牌,进一步优化产业
                                                                       结构。
                                                                            一是发展巩固好传统产业。充分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靠科技促

                                                                       动、样板带动、干部推动,完成大春马
                                                                       铃薯种植1.8万亩、玉米种植3.6万亩、水
                                                                       稻种植990亩、小春粮食种植1.2万亩、

                                                                       秋季作物种植7000亩,粮食总产2203
                                                                       万千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
                                                                       目标。
                  2016年9月8日,央视频道对北盘江第一桥合龙进行现
              场报道           (普立乡党政办 供稿)                                     二是高品位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


          530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