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3 - 宣威年鉴2018
P. 363
人 物
陈兴片 男,汉族,云南省宣威 专用肥研究三等奖”;2007 年获云南 方针政策,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市宝山镇虎场村人,1963 年 12 月生, 省农业厅农技推广一、二等奖和云南 致,爱岗敬业,在多个岗位上作出积
大专文化,党员,高级农艺师。1983 信息先进个人;2010 年获中国科协、 极的贡献。她担任宣威市广播电视局
年 4 月参加工作,2000 年任宝山镇农 财政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 副局长期间,顾全大局,主抓广播电
科站站长,2003 年至今任宝山镇农技 村科普带头人称号;2011 年获云南省 视业务工作,并结合市委、市政府各
中心主任。 农业厅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 年获云 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和宣威经济社会文
南省农业厅农技推广二等奖;2014 年 化发展的主要方面,因势利导,增设
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 栏目,对日常管理上根据不同的岗位
作者;2016 年获曲靖市政府特殊津贴; 职责对相关科室和相关工作岗位订立
2017 年 10 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最 目标责任制,使全市新闻宣传位列云
美农技员”称号;2017 年 12 月获云 南省、曲靖市同级广播电视台前列。
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的“云 2011 年 3 月,宣威市进行机构改革,
南省第七届科技兴乡贡献奖”。 余红梅出任新成立的宣威市文化体育
(撰稿 董安德) 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任职期间,紧
紧围绕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
余红梅 女,汉族,宣威市田坝 各项任务、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广
镇 人,1974 年 6 月 生, 大 学 文 化, 播电视事业、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
1992 年 7 月参加工作,1989 年 9 月 实际,认真细化文化体育广电旅游事
至 1992 年 7 月在曲靖地区师范学校 业各项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对文化
读书;1992 年 7 月至 1996 年 3 月在 与旅游融合、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体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陈 云南溶济厂团委工作;1996 年 3 月 制改革、项目建设等方面深入调查研
兴片便潜心于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农 至 2009 年 4 月在宣威电视台工作; 究,结合工作实际,做到年初有安排、
业生产第一线,推广农业新技术,新 2009年4月至2011 年3月在宣威广 年中有检查、年终有奖惩,使全市文
成果,为宣威宝山镇农业生产的发展 播电视局工作,任副局长;2011 年 3 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事业迈上了新的
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月至今在宣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 台阶,在她的带领下,杨柳可渡被评
在农业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中作 游局工作,任局长。 为“云南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山歌
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十多年来, 之乡”,宣威火腿制作技艺列入国家
他守住大山的风雨和寂寞,勤勤恳恳,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威“美奂
任劳任怨,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团 山·大家乐”文化广场被列为全国 18
结带领乡村科技人员,挥洒自己的青 个特色广场文化之一,花灯小戏《挡
春和汗水,创造出一个个农业科技典 车石》荣获国家群众文化最高奖——
型,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让乌蒙 “群星奖”,大型花灯传奇剧《千里
山深处的农业科技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送鹅毛》代表云南省进京演出,宣威
一点一滴的工作,让陈兴片成为 花灯非遗中心被中宣部、文化部、国
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带路人,在带领 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彰为“第七届
群众致富的同时,他的成绩得到了各 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
级部门的认可,先后 22 次获省级和 进集体”。为此,余红梅连续三年被
市县级表彰。1991 年获云南省农牧渔 评为优秀公务员,2017 年 11 月被国
业厅农技推广二等奖;2005 年获云 家“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
南省政府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 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个人。
年获云南省农业厅新品种推广一等 自参加工作以来,余红梅始终严 (撰稿 苟云川)
奖;…2007 年获云南省政府“马铃薯 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