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0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620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 /2017
在土地、税收、用工等方面存在的共同问题及时反映给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召开政企
座谈会、政策解读会、送政策到企业等方式,搭建起了政企之间的沟通平台。充分发挥民主监
督,参政议政,推荐 10名软环境评议员,8名行风评议员,有效地反映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呼声,
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搭建人才招聘和培养平台。借助进入我市的职业院
校,通过人事劳动局牵头,根据企业行业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各类
招聘活动。鼓励民营企业与入住的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共享,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也为企业人才输入增加渠道,形成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良
好局面。三是搭建宣传服务平台。通过举行座谈交流、联谊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
式多样的引导教育活动。引导教育企业弘扬爱国、敬业、守法、奉献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
新贡献。大力倡导和推进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文明和谐的企业
内部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工商联引进贵州兴科律师事务所对我市民
营企业进行走访,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有关法律风险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同时积极和清镇市人民法
院联系,不定期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同时配合市法院开展诉外调解,推荐 2名非公人
士参与配合法院开展大调解,为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依法保护了
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合法权益,使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得到改善。五是搭建投融
资服务平台。加强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信用联社的合作,积极开
展银企结对,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六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商会的优势,加强
对外商会经济联络,开展 “以商引商”活动,为园区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组织商会和行业协
会到我市物流园区、铝工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促成了项目合作,仅 2016年招商引资就达 2亿
余元。七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了工商联总商会 QQ平台、微信平台,及时发布省、贵阳
市、清镇市等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让会员企业及时了解有关政策,把握方向,找准
投资,更好地为清镇经济建设做贡献。八是搭建协调服务平台。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非公
企业协调征地、拆迁、用工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创新招商引资活动载体,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发挥商会联系面广的优势,改变过去
坐等客商上门的形式,主动出击,组织引导商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组织会员企业参与 “粤
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活动,会员企业在活动中推介清镇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区位
优势,以在大数据、大健康、铝加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引入优质有力的企业或投
资,发展地方经济。
4打造 “同心”品牌,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一是开展 “同心就业”活动。
通过开展 “同心就业”活动,引导民营企业提供就业服务,采取定向培训招工、联点扶助招工、
集中招聘等方式,51家企业与清镇市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定向培训农村贫困学生的合同,毕业
后到企业工作。天使医疗、一代食品、长津农业、联合能源等 100多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农民
工、下岗居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岗位 10000多个,先后有 5000多名求职人员与用工单位达
成了招聘意向,有效地解决本地群众就业的问题。二是开展 “同心助村”活动。把 “万企助村”
活动深化为 “同步小康·同心助村”活动,组织民营企业联系 15个村,落实帮扶措施 10余条,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000多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 20多场次,帮扶资金物资累计达 300多万
元,为小康村建设做出了贡献。三是开展 “同心助困”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形
式,组织全市非公经济人士和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
活、解决困难,使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增长,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四是开展 “同心助学”活
·
· 5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