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清镇年鉴2017
P. 65
特 载
本形成以铝及铝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强 生产要素,借助外力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不断拓
化服务业支撑。按照 “四带一地一心”旅游规划 展新型城镇化创新空间。主动承接中关村贵阳科
布局,依托国家级亚高原水上训练基地、省体育 技园、贵安新区享有的政策红利及下游产业,依
运动中心、全市地热资源及河湖资源优势,以美 托金清线、百马线、金马线、贵红路等骨干路网,
丽乡村和绿色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借势贵阳市第 力争启动宾阳大道延伸段、东纵线、城市快铁 S2、
八届旅发大会,重点开发康养运动、高端休闲度 G1号线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大数
假、都市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等旅游产业, 据、大健康、大物流、大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
实现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将清镇打造成 展,形成在城市空间结构、产业配套协作、交通
有人文温度、文化厚度的康体运动休闲旅游城市。 网络对接、生态环境治理和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
加快推进铁路港、商用二手车交易市场等项目建 的区域合作格局,共建贵阳贵安城市功能拓展区,
设,形成 “互联网 +公铁多式联运”的高效物流 打造开放包容型城市。
模式,全力打造贵黄大物流商圈。夯实农业基础。 (三)以绿色发展深化大保护,力争在保护生
全面实施 “两核一带多园三产融合”都市现代农 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坚持 “保湖富民”绿色发
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职教城生鲜直供基地、国 展双赢之路,以保水为核心,夯实水资源管理三
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条红线,把 “绿色 +”理念贯穿生产生活各领域
建设,建成全国现代农业大数据大电商运用服务 全过程。推动生态协同整治。积极与贵安、平坝、
示范区和全省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引领区、山地大 观山湖共同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联审联批等机制,
生态大扶贫大健康创新区,力争到 2021年一产增 绝不引进污染企业,绝不上马污染项目。以 “绿
加值突破 32亿元。 色贵州”建设为引领,继续加大人工造林补植补
(二)以开放发展助力大建设,力争在推动区 造、封山育林。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清洁资源能
域协同上实现新突破。深化城乡统筹发展。深入 源循环使用,引导企业可持续生产。全面落实蓝
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 “房子 天守护计划,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涉气
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的定位,着力推进 行业整治力度,鼓励绿色低碳出行。确保废旧回
东部 “大城” 优化提升和西部 “小镇” 特色培 收率达 80%以上,再生资源回收初步实现产业化
育,以 “大城小镇”功能集合发展,全力打造运 发展。以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强化质
动之城、康体之城、养生之城、幸福之城。加快 量保护为导向,稳步开发水资源,利用海拔、地
推进城市控规、海绵城市、小城镇及美丽乡村规 形等优势培育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
划修编。深入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改善、综合整 健全生态监测机制。加快建设 “清镇市地理空间
治管理,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 信息系 统”,推 进 环 规、城 规、土 规 “三 规 合
造,优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体承载力。 一”;运用大数据手段,探索建设 “生态绿云”,
全力推进职教城、百花生态新城、物流新城等新 建立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区开发,按照 “三中心多组团” 城镇空间布局, 完善第三方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机制,全面推广
依托河湖、地热、职教等资源优势,培育 VR智 “非对抗” 环境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生态、公、
慧小镇、运动康体小镇、生态农业小镇、民族风 检、法等机构的联动作用,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
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以 “各美其美、美美 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力捍卫全市特别
与共” 为引领,注重保留农村特色、田园风光、 是两湖生态空间。打赢环保四大战役。以最大的
乡土气息,结合 “一核三带四连线”美丽乡村示 决心和 “愚公移山”的韧劲,围绕 “一湖三河百
范带建设,集中力量打造 30个美丽乡村 “提高 山百园”生态体系,全力推进生态修复 “八大工
型”示范点。力争到 2021年城镇化率达 63%左 程”,打好红枫湖水域村寨生活污染治理及入湖河
右。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快与贵安新区、观山 流小流域治理 “攻坚战”、全域水环境治理特别是
湖区同城化步伐,广泛激活土地、资源、交通等 东门河 三 年 变 清 “突 围 战”、生 态 修 复 “持 久
3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