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曲靖年鉴2018
P. 57

QUJING YEARBOOK
                                                                                         特  载


           提升价值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稳”的基础上,                         条内涵式提升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
           大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                             加快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坚持规划统筹、市区共建、管
           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抢抓全省                         理下移,加快马龙撤县设区和曲靖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创新城
           制造业重点向曲靖布局的历史机遇,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                        市投融资和管理体制机制,启动实施“麒沾马”同城化建设三
           点示范城市,紧盯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和绿色制造,大力发                         年行动计划,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展生物资源加工产业,提速推进液态金属产业化,推进水电                         同城化发展,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县域经济社
           硅材、水电铝材一体化,提升硅产业、铝产业集群发展水                          会向城市经济社会形态转变,深度推进“麒沾马”一体化,引
           平,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                         领县城提质增效、特色小镇多元健康发展,加快形成以“麒沾
           基地,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加速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业,                         马”为龙头、县城和集镇协同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扶持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落实                            着力壮大城市经济。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优化城市
           “一部手机游云南”要求,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推进全                         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快发展中高端服务经济,推动产城深
           域旅游,超前谋划中高端生活性服务业。                                 度融合发展。主动适应高铁时代、数字时代,大力发展共享经
              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                       济、智能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城
           “生命线”和“主官工程”,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                        市综合体、精品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增强城镇聚集吸附和辐射
           在招大引强、承接转移、集聚发展、完善配套上下功夫,在延                        带动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
           链补链强链上见实效。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优化组织方式,依                        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强化
           托大数据信息化招商,围绕六大重点产业靶向招商,动员社                         建筑业对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会力量以商招商,强化专业招商,改进完善考核办法,实行签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以工程治理为重点,持续提升人居环
           约、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考核,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性。发                        境,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智
           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麒沾马”工业园区同城化发展,筹备                        慧城市建设,打造城市中央公园,改造和建设一批公园广场。
           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发挥县域主战场、园区主平台、民营                        创新管理方式,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不断提
           主力军作用,推动招商引资与“三大战役”良性互动。                           高城市经营管理服务水平。传承历史文化基因,精心提炼城市
              着力优化实体经济服务体系。制定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                        精神,打造标志性景观,彰显城市个性魅力。
           政策,持续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                            (四)聚焦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式,用好用活各类资金,精准开展政银企对接,改革整合市级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
           投融资平台,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产                        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权保护政策,促进“双创”上水平,推动技术、管理和商业模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
           式创新,大力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以最优待遇引进培育稀缺                        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产业、消
           人才,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                        费向农村拓展,加快“三权分置”改革,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
           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汇聚创新实干强大力量。                            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拓宽人才、
              (二)聚焦脱贫攻坚,加压奋进补短板                               金融、保险服务“三农”渠道,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
              脱贫攻坚没有捷径、没有退路,必须坚定摘穷帽、断穷根                       动,推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的信心决心,绷紧责任之弦,以师宗、富源摘帽为重点,向会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田水利项目建
           泽、宣威等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全市上下背水一战,坚决                        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高农机装备保障水平,
           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专门召开市委全会,全面安排部署2018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乡村修建性详
           年脱贫攻坚工作。优化组织领导方式,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对                        规,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
           照第三方评估验收指标体系,采取超常规举措
           攻坚拔寨,加强考核监督,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和数字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实践
           和人民的检验。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在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下足“绣花”功夫。坚
           决攻克易地扶贫搬迁顽固堡垒,推动贫困人口
           向城镇集中安置。抓牢产业扶贫治本之策,因
           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帮扶,优化产业选
           择、产销对接、利益联结,提升产业扶贫实
           效。精准实施教育、医疗、社保兜底脱贫举
           措,加强就业培训,推行公益岗位扶贫,落实
           生产奖补等激励机制,深入开展“跟党走、感
           党恩,自力更生拔穷根”主题教育,激发贫困
           群众感恩奋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三)聚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再提质
              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总结推广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坚持工业聚
           财、城镇聚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走出一                                       会议主席台(陈世亮  摄)


                                                                                                                 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