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271
党组党委工作
(五)着力引导土地流转,打造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为全县创新土地流转工作打牢基础。建立服务
网络。在勐糯镇建立了农村耕地流转服务中心试点,经过试点过后在全县其他乡镇逐步推广,同时正
准备筹建县级农村耕地交易中心,按照 “五有” (有人员、有电子显示屏、有必要的办公条件、有办
公经费、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 “三规范” (交易流程规范、合同文本规范、流转档案管理规范)的
要求,逐步建立了 “县有交易中心、乡镇有服务窗口、部分村有信息员”的三级耕地流转服务网络,
努力提高耕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调解仲裁机构。县级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仲裁庭,大部分乡镇建立了农村耕地流转调解机构,多数行政村成立了调解小组,建立了县、乡、村
三级耕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网络,有力保护了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专业
大户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了褚橙、纹党参 2个规模农业示范区,为全县农
业规模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着力产业精准扶贫,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深入贫困村和民族村,对全县贫困村和民族村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
摸清了全县 33个贫困村和 3个民族村的产业发展现状,为全县的产业扶贫集齐了数据支撑。结合龙陵
实际,编制了茶叶、中药材、黄山羊、褚橙、车厘子四个产业的单项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围绕 《龙陵
县扶贫开发脱贫增收实施方案》明确的 10项重点产业和 6项特色新兴产业,积极筹措资金,扎实抓好
产业精准扶贫,积极推行 “一户两只羊”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在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每户免
费发放 2只能繁母羊,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
展中药材、生猪、大树番茄等特色产业,使全县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 1~2项 “短、平、快”的
产业支撑,为全县的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着力突出样板带动,不断提高示范带动能力
重点抓好高产创建、水改旱、集中育苗育秧等科技增粮措施和良种、良法、良肥、良田等农业科
技推广措施的落实。举办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样板 700亩,单产指标 750公斤;举办玉米高产创建
核心示范样板 200亩,单产指标 750公斤;举办甘蔗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核心示范样板 300亩,单产
指标 6吨;举办地膜包谷核心示范样板1000亩;举办水稻新品种展示 4组,玉米新品种展示 3组;举
办玉米极量创新 20亩;举办间套种核心示范样板 2400亩,平均亩增产指标 50公斤以上;举办统防统
治核心示范样板1000亩;举办绿色防控核心示范样板1800亩;举办农药零增长示范 500亩;举办机插
秧核心示范样板1040亩,每亩降低劳动成本 100元;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样板1200亩;举办稻
田养鱼核心示范样板 500亩;培育 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 8户。突出核心示范样板的带动作用,促进
大春生产任务全面落实。通过举办示范样板,达到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目的,有效带动全县高原
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其增产增效非常明显。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龙陵县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农业发展存在 5大挑战、5大双重压力和 5大短板。5大挑战:一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
并存的挑战。低端、低质、低效的农产品供给多,相对过剩。高端、高质、生态的农产品供给小,供
给又不足。二是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不畅的挑战。一家一户的农业小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千变万
化的大市场。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提供数量组、质量优的农产品。三是农业
·
3
·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