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187
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
滇池治理的强大合力。 【山区农田水利建设】
截至“十二五”末,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杨富东),云南山
效:湖体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流域基本形成截污治 区面积广大,多数地方有效水资源贫乏。农田水利
污体系,入湖污染物大幅削减;滇池湖滨生态及面 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山区农田水利
山植被得到恢复,流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流域农 建设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因此,水利部门采取多项
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滇池首次实现规模 措施致力于山区农田水利的建设。
化生态补水,入湖水资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一、兴建水利设施
三、加快恢复阳宗海水质,二级保护区内禁 水利部门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发展高效
止新改扩建工业项目 节水灌溉,努力提高农业农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
阳宗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因2008 力。“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共完成农田水利投
年砷污染事件影响,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进 资276.1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5万亩,
展备受关注。“十二五”以来,昆明市着眼改善 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00多万亩,建成“五小水利”
阳宗海水环境质量,坚持统筹谋划,采取有力措 工程240万件,为农业、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改
施,强化监督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实施砷污染 善,以及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源综合治理、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流域生态建 和保障。
设、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全力推进阳宗海保 “十三五”期间,水利部门持续加强山区农
护治理各项工作。 田水利建设,力争到2020年灌溉保证率达到55%,
在阳宗海砷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中,昆明市 人均拥有一亩以上旱能灌、涝能排的基本口粮田,
抓紧实施含砷危险废物清理处置、含砷废水收集处 从根本上改变山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理、“沉淀吸附法”治理阳宗海水体砷污染、地下 2016年,云南省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
污染泉水治理、磷石膏流域外搬迁等砷污染源治理 务是完成水利投资350亿元,新开工40件以上重点
工程,实现湖体砷浓度逐年下降。 水源工程,建设50万件山区“五小水利”工程,新
昆明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在 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00平方千米,完成中低产
阳宗海沿湖6个污染较大的村庄,通过实施饮用水 田地改造300万亩,在年末库塘蓄水达到80亿立方
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生 米以上。
活垃圾收集清运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等, 围绕这些目标任务,水利部门着力抓好6项重
最大限度减轻农业农村面源对阳宗海的污染。 点工作。一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积极推进江河治
昆明市全面实施《阳宗海水污染防治“十二五” 理和病险水闸(水库)除险加固。二是重点抓好项
规划》的六大类24个项目,截至2015年底,累计完 目前期工作,着力将蓝图变为现实,加快推进滇中
成投资2.53亿元,规划项目已完工21个,完工率为 引水、曲靖阿岗水库等国家重大工程、拟建重点水
87.5%。阳宗海环湖截污工程建设已全面启动。 利工程的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做好水利脱贫攻坚工
昆明市坚持依法治湖,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作,解决好120万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启动异
建立市区联动执法机制,强化对重点企业的日常 地扶贫搬迁项目的供水保障工作。四是抓好农村水
监管,实行日常督察和随机抽查制度,开展环保 利建设,启动实施一批工程。五是推进水生态文明
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 建设,依法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做好坡耕地等
《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严格环保准入,严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六是继续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
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项目建设, 革,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利
在阳宗海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改扩建工业项目。 建设和管理。
同时,昆明市还定期监测阳宗海湖体和入湖河道 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
水质状况,及时进行水质分析与研究,实行水质 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方面,“十二五”期
状况动态跟踪管理,为阳宗海保护治理决策提供 间,云南省投入资金71.7亿元,解决1…259.51万人
科学依据。目前,阳宗海湖体水质保持稳定,水 口和110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
质接近Ⅲ类标准。 2015年底,云南省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受益人口达
3…514.1万人,占现有农村人口的95%。同时,过去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