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149

绿色发展


                 【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举行】                              区域国家平均增产达到31.1%,在尼泊尔的亩产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季征、张若谷),                           达到5吨/公顷,远超当地陆稻种植水平,选育的
            2016年11月13日,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在昆                         “陆引46”等品种在解析水陆稻陆生适应性差异
            明举行。来自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名咖                           遗传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以各
            啡领域有关人士齐聚春城就咖啡科技最新成果进                              国优良水稻品种为背景的陆稻新品种理论与技
            行交流与探讨。副省长和段琪,世界咖啡科学大                              术不仅获得外方高度赞誉,更成为国家级引进国
            会主席尼丽格,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                               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开始在周边国家得到
            士张亚平等中外嘉宾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中                               应用。
            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刘连舸,省政协副主席、省                                   植保工作组草害、虫害、病害研究团队对入
            工商联主席喻顶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汉董等                               侵杂草、迁飞害虫、稻瘟病等的研究取得重要进
            嘉宾出席开幕式。本届大会由世界咖啡科学和信                              展,成果获得云南省发明二等奖。该工作组还与国
            息协会与中国咖啡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云南                              际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等达成
            省农业厅、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大学等                              在云南省农科院建立“中国——南亚东南亚植物保
            单位协办。                                              护创新实验室”协议。
                 大会以“分享咖啡科学进步”为主题,各国                               马铃薯工作组在越南推广种植省农科院马铃
            业内人士在为期7天的大会上对咖啡化学、咖啡农                             薯品种20多万亩,平均增产10.5%。此外,云南省
            学、咖啡基因组学、咖啡可持续发展、咖啡育种、                             农科院选育的秋大豆品种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亩
            咖啡病虫害防治、咖啡品质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                             产达到2.7吨/公顷,平均增产11.1%。
            讨研究。
                                                                   【“云大麦12号(裸)”创全国青稞最高单
                 【农科成果辐射周边国家】                                  产纪录】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陈云芬),依托大                               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报道(杨金华),2016
            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中国——南亚                             年5月8日,由云南省农业厅主持,邀请四川省农科
            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等平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                             院作物所副所长汤永祿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农学
            陆稻、马铃薯、秋大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一批                             院冯宗云教授、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道金荣站
            科技成果走出国门,在周边国家试验示范取得显著                             长、云南省植保站张副站长、丽江市种子站芮站长
            成效。                                                等省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由云南                           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青稞新品种“云大麦12号”进
            省农科院于2008年倡导并成立,成员国有泰国、                            行验收。参加验收会的还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范源
            柬埔寨、越南、老挝和缅甸,下设陆稻、大豆、                              洪副院长、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李小林书记以及于
            植保、甘蔗、马铃薯和农业经济6个工作组。通过                             亚雄研究员、杨金华研究员等。
            该平台六国交换、试验品种264个,示范适宜品种                                实收田块位于丽江玉龙县黎明乡中兴村委会
            34个,示范面积近6…500公顷,培训科技人员和农                          柏木组,农户和承恩,面积1.192亩,全田实收鲜
            户3…156人次。2013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国际                         重994.75千克,经水份校正,按13%含水量折算
            科技合作基地”入选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                              亩,实测亩产608.2千克,创造全国青稞最高单产
            基地”。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是省农                              纪录。
            科院倡导成立的中国与南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领
            域内的首个多边合作机制与平台,成员国有巴基                                  【“滇豆7号”被列为2016年国家农业主导
            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斯里兰卡,下设植保、                              品种】
            麦类和甘蔗3个工作组。自2014年成立以来,科技                               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报道(赵银月),为加
            部批准省农科院18个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                             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对
            作岗位,并成功获得农业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转方式,
            等项目资助。                                             稳粮增收可持续”,农业部根据《农业主导品种
                 陆稻工作组研发的陆稻新品种在大湄公河次                           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组织遴选2016年162个


                                                                                                           10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