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1 - 宣威政协志
P. 531

附  录

      (二)紧紧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
      第一,为使协商监督朝着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按照党的十三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
主义民主,发挥政协职能作用,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走上制度化、经常化的要求,县委发了(1989)
016 号《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意见》。把协商监督的主要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形式和方法都做了明确
规定。为做好政协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书记经常给政协常委通报情况,并直接同委员对话。县委、
县政府每季度或半年同政协常委、委员通报一次县情、政务,进行协商。二届一次会议以来,县委、
县政府的领导都分别到政协常委会、常委扩大会、全委会和委员座谈会上通报情况。政府工作报告提
前于人大会议前交政协常委协商。支持并接受民主监督。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有
关部委办局负责同志,还与委员就宣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问题进行协商对话。使协商监督朝
着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与此同时,乡镇委员还列席乡镇人民代表会议,把协商监督延伸到基层。
      第二,参政议政迈出了新的步伐。民主监督,从利用全会提案提意见、作批评、坐而议政转入考
察、视察,察而议政。由一届的知情出力,发展到知情议政。广泛监督向工作前沿延伸,除正副主席
在分片指导的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专题报告,在县级进行协商外,还组织委员分赴贫困民族地区、
重灾村镇就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群众生活等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视察和了解,并向县委和有关领导、
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了部分实际问题。如:1987 年 9 月,我们组织了 15 名委员分别对落
水、倘塘、普立、羊场等四个乡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情况进行了历时半月的视察,县委及时
批转了视察(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1989 年 11 月,我们又组织了 16 名委员对
热水乡的黎山、西泽乡的迤毕和海岱乡的鲁河三个民族村公所的经济、文化和群众生产生活现状进行
了视察和调查,帮助总结经验,探讨加快脱贫步伐的新途径。视察后,给县委提出关于加快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农、林、水部门应把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列入议事日程,从解决群众的温
饱问题着手,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服务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同时,还对小学教育
和承包土地的比例,人均占有变化及计划生育等问题,提出了合理调整小学布点、师资结构和人均占
有耕地悬殊的建议。1989 年 9 月,又组织委员深入到重灾点虹桥办事处帮助研究抗灾救灾措施。组织
群众生产自救,小春种植 9500 余亩,超过历史小春种植的最高面积。同时,提出了切实做好信贷、物
资和技术服务工作,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暂时困难的建议,并被党委、政府采纳和重视。
      第三,委员联络组和委员在各个不同层次上,就各方面工作进行调查,提供专项报告。以便各级、
各部门党政领导决策参考。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经济战线的委员,就如何搞活企业和宣威县经济发
展战略等问题,撰写了有价值的论文;教育战线的委员,就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如何开辟职业技术
教育的发展途径,提出了宝贵意见;农业战线的委员,深入研究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探求了农
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政协常委农艺师马振忠,先后写了《浅谈薄膜在宣威苞谷栽培中的应用》《探
索黎山村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应采取的措施》等文章,对我县的旱粮生产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第四,通过办理委员提案,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二届一次会议以来,各位委员以主人翁的姿态,
对我县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 272 件提案,比上一届的 197 件增加了 75 件,增长 38 % ,不
仅数量增加,质量上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些提案经政协提案委员会和政府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以及
各承办单位的认真办理,现已基本办完,通过对提案的办理,保证并尊重了委员的民主权利,发挥了

                                                                                                                                        451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