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红塔年鉴2020
P. 64
心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度计划投资项目136个、423.6 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专项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
亿元,其中:前期项目42个、新开工项目49个、在建项目 命”,圆满完成改造任务。继续实施村庄复绿增绿和乡村
27个、竣工项目18个。实现区本级投资增长10%以上。 道路绿化工程,提升乡村“颜值”。提高群众参与人居环
(五)全力以赴破顽疾增内涵,完善功能提品质。顺 境整治提升的主动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2020 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城市更新、功能配套、业态植入,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
外塑形象、内炼品质,切实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 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
强规划引领。按照东西南北中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实 果运用,实施新修订的“三资”管理办法,持续巩固村规
施“东融西拓、南联北进、中优化”的红塔主城区城市空 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成果。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
间发展战略。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深化“多规合 升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和服务质量,鼓励农民、大学生及
HONGTA YEARBOOK
一”,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培育致富带头人、乡村工匠、文化
空间规划,形成全域“一张图”管理。统筹生产、生活、 能人,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
生态空间,精心做好建筑形态、街区景观、特色风貌等城 度,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市设计,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拓展城市发 水平。突出德法双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尊法、学
展空间,高品质推进城乡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城市向 法、守法、用法氛围。巩固扩大扫黑除恶成果,重点整治
高质量发展。 “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
塑品质新城。全面提速高铁新城片区城市展厅、建 (七)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惠及民生增福祉。
投发展大厦、星级酒店、学校等项目建设。以高铁新城片 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始终把顺应民心、尊重民
区居民公寓建设为示范引领,在城市规划区探索“农村变 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作为第一追求。
城市、居民变市民、房产变资产”的发展转型路径,破解 补齐教育短板。完成大营社区幼儿园建设,启动泷
“城不城、村不村”发展难点,以点带面促进城乡统筹发 水塘片区幼儿园建设,力争大营街、北城街道幼儿园项目
展。服务华瑞、近业、富然、志程、金科、北大资源等企 开工建设,提高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扩充中心城
业地产项目建设,借力品牌企业,提升居住环境。加快 区小学教育资源,力推玉溪师范学院高新区实验小学项目
推进老五街棚户区改造,启动老城区保护开发提档升级工 建设;改造玉溪卫校文化路校区,扩充玉溪四中、一小教
作,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推 学阵地。持续提升玉溪二中、三中教学质量。加大与云师
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打造9个以上示范小区。完成西河 大、玉溪师院等院校合作办学力度,拓宽中职升高职渠
路、汇溪路、玉洛路等道路修缮。 道。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探索与老挝等东南亚国
精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水平,完善 家教育合作新路径。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现代城市管理和治理体系。巩固网格化管理,治理占道经 共享文体成果。强化聂耳文化、烟草文化、米线文
营、流动摊贩顽疾,依法处置“两违”乱象。提升精细化 化等品牌包装,深挖民间民俗资源,促进节庆品牌提档升
治理能力,全面排查管道设施,精准清淤疏浚;修复市政 级。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演出和戏曲进乡村工作。创建“中
道路,优化出行环境;提质环境保洁,做优园林绿化。推 国最佳楹联文化区”“中华诗词之乡”。组建红塔区博物
进智慧化管理功能,加快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提 馆,完成玉溪民俗博物馆、玉溪窑址青花博物馆、聂耳故
升城市治理精准度。推进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PPP项目, 居等布展工作。建设社会足球场15块、校园足球场31块。
实现坝区生活垃圾收集全覆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推进 组织第三届“新兴杯”足球赛、第四届“高鲁山杯”越野
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实现生 跑等赛事活动。做好第二届省青少年运动会选才和比赛项
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城市智慧 目申报工作。
停车项目,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手机APP出行新模式。 提升康养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发展,抓
(六)全力以赴夯基础优环境,振兴乡村强“三 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市第三
农”。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 人民医院建设,提速区域医共体和乡(街道)卫生院、村
农民增收,提速乡村振兴。 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重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点打造大营街康养生活聚集地,推进养生、养老、康体、
力度,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个、专业合作社3个、 医疗等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与优质医疗机构、疗养休
家庭农场2个,新增养殖大户3户、扩建5户;培育巩固种植 养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合作,建设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的
大户185户,带动规模种植7万亩。投资3 000万元,改造中 文化旅游区和滇中旅游城市圈次中心。
低产田2万亩。着力培育探花、迪瑞特、酱丰园等重点企 做实社会保障。坚持把政策拉动作为促进就业的治本
业,持续打造“猫哆哩”“滇雪”等名品名牌。大力发展 之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
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深入推进“互联网+ 等就业再就业促进政策。实施高端人才创业、自主择业军
农业”,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官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返乡农民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实行三档村庄分 工创业等“创业工程”。进一步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确
类,有针对性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痼疾。全面启动农村人居 保全区就业形势稳定。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推进
环境提升PPP项目建设,提高农村“两污”治理成效。严 标准化管理,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探索政府购
格执行村庄规划,依法深入整治未批先建、批后加建以及 买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等模式,实现老有所养。扎
侵占公共资源等违法违规建设乱象。探索推进中心城区、 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切实保
高铁新城片区城市化社区居民公寓建设;对原已审批未建 障群众生产生活。
盖的民房,优化规划方案进行审批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 创新社会治理。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染治理,推进畜禽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系统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