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会泽县“8·03”抗震救灾志
P. 190

)6*;&  9*"/o c  p,"/(;)&/(`+*6;"*`;)*
                         “8·03”抗震救灾志


                2064.18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1874万元,支付企业职工生育保险

                待遇1043万元,支付城镇职工生育
                保险待遇937万元,支付城镇职工
                医疗保险7.61亿元,支付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1.2万元。各项社会保险
                基金滚存结余7.5万元,实现利息
                收入1926.02万元。



                    二、震后群众生活状态
                    地震后,由于环境恶劣,连续
                                                              现场发放救济金 (县红十字会  提供)
                降雨,在会泽受灾最严重的的纸厂
                乡,房屋倒塌造成群众的生活用品大部被埋,灾民们主要穿着救助的衣服,防水鞋、防寒服、运动鞋
                等。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不断推进,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人们的穿着逐步恢复原貌,农村群众多数穿

                着爱心人士捐助的各季衣服,城镇居民受灾影响较小,随着季节变化适时换新。全县各族人民的穿着
                除少数村寨年老者仍然保持传统服饰外,大多数人穿休闲方便的服装和运动装。
                    地震后,重灾区交通不便,生活物资供应困难,会泽县委、县政府组织抢修运输通道,实行物

                资政府统一管理,集中发放;寻找清洁水源,供群众急需,灾民群众的吃穿得到保障。食物主要有饼
                干、面包、方便面、大米、矿泉水、牛奶、饮料、蔬菜等。紧急避险后,灾民饮食自煮,家常便饭基
                本能满足需要。截至2014年8月12日,县城到灾区的主要通道全面恢复通行,粮食、肉类、蔬菜正常

                供应,品种齐全。餐饮行业逐步恢复营业,群众饮食恢复正常。
                    地震后,房屋受损严重,少部分较为完好的房屋也需加固维修后方能入住。地震应急过渡期间,
                受灾群众自行组合,临时居住在避灾棚及救灾帐篷内,少则五六人,多则一二十人;随着救灾帐篷

                的不断运达,受灾群众均可按一户一顶帐篷进行过渡。2014年9月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加快灾
                区过渡房和活动板房建设,发放帐篷防寒内胆等,保障灾民安全越冬;12月底部分灾民住进永久性住
                房,部分灾民住进维修加固好的住房,部分在建户仍住过渡板房和自建过渡房过渡。农村住房以户为

                单位,村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外观风貌一致,村寨各有特色。通过“改厨、改圈、改厕、改水”
                等惠民政策的落实,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彻底改变了震前人畜混居、圈厕与住所未分离的
                不良居住环境。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县各乡(镇、街道)受灾群众搬进新居,开始全新的生活。

                    地震后,受灾严重的乡镇道路交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8月12日,通往纸厂乡重灾区的道路全部
                打通,新修江边村到新发村公路2.6千米,抢修进入大棚子小组的村组道路,抢修作业损毁道路4千

                米,填补修复江边村和鄢家村营上小组约17千米道路,组织人员对灾区道路进行维护保通。灾区通往
                会泽、昭通、鲁甸的自驾车、或租用、乘坐小型面包车,路途100余千米,路况较差、经常有塌方、
                堵车等发生。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不断推进,灾区道路全部修缮完工,群众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130·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